幸福的提问过于浅薄——普通人眼中的国事系列谈之四
还是想说说有关那个关于幸福提问的雷人话题,之所以要冠以雷人的定语,是因为这是一个具有明确诱导倾向的提问。尽管答案在形式上要出自被问者之口,但标准答案却早就由提问者拟好了的。这些年来,国人已经习惯了被导向,央视的新闻联播又承担着导向的重大政治使命,看到面前伸过来的CCTV话筒,说出提问者希望听到的话,已经成为每个被问者的下意识。因为谁都知道,话语权掌握在提问者的手中,内容也肯定要进行选择性播出。更何况,因言获罪的阴影对于有点年纪的人说来,警醒太深刻了,不会有谁去冒这样的风险的。以在虚拟的状态下进行一下情绪宣泄,而即便是在这个貌似自由的世界中,那些真话如若触及了权力阶层的一些敏感神经,也会很快遭致被删除或封杀的厄运。正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央视的联播节目已经被形象地概括为“领导们很忙,中国的形势很好,国外的事情很乱”的定式。至于那个关于“你幸福吗”的提问,除了提醒国人有必要自我思考一下的现实意义之外,提问的情形其实没必要太当真。这里试着列举国人面对这个提问可能的几种心理活动:
幸福与我不相干。有此类想法的人应该很多,原因很简单,根本不清楚幸福的含义是什么。如今的中国社会是个价值取向很混乱的社会,有人认为有钱人是幸福的,但发现有钱人也有不少自杀的、抑郁的,自然不那么幸福了;有人认为当官的幸福,可事实上,当官是条不归路,晋升的愿望永远不可能满足,不能实现的预期太多了,这其实是很悲催的人生,哪里有幸福可言呢;如果信奉知足常乐的哲学吧,又会被人讥讽为精神胜利,是在那里寻求自我安慰、自欺欺人。对于这个社会中的权贵阶层而言,他们或许是寻常百姓眼中的幸福一族了,可他们却是社会上最没有安全感的群体,堂堂的局长仅仅因为在事故现场微笑了,就被网友们掘地三尺,戴过十几块名表,被讥讽为“表哥”,查出巨额财产来历不明,被撤职查办了。可见,高官们实际处于高风险地带,何谈幸福二字呢?那么,是否凭本领吃饭的普通工薪阶层可以免除风险的困扰呢?他们当然远离政治漩涡的风口浪尖,但却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高房价、就医难、生活费用高启的种种难题,幸福自然是离他们很遥远的事情。
很无聊的问题。中国经历了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在政治和社会层面也积累了相当多的问题。社会分配不公导致的严重两极分化,政治体制改革滞后聚集了大量的体制、结构性问题积重难返,承担着就业、创富重任的民营经济,却长期处于二等公民的卑微地位,大批官员纷纷向国外转移资产,富人则大批移民海外。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使得国人的社会安全感严重缺失,而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他们无力主导国家的未来,却必须承受各种可能的社会动荡、历史倒退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你和他谈幸福的感受,是否足够荒唐,至少是非常无聊的呀。
深刻的问题被肤浅的提出。从本质上说,关于幸福的问题,其实是个非常值得重视和深入思考的严肃话题。作为国家的主流媒体,的确有责任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解析,不仅要真实地反映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现状,更要通过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对如何提高民众生活的幸福指数清理出一些理性的思路。有一种说法很有道理:那些感觉自己不幸福的人往往是对生活品质有更高追求的人,一些更理性的人才可能在物质生活需求已经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仍然对自己的幸福状况不满足。也许央视的相关选题策划认为,如今民众的物质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让他们说出幸福二字并不难。谁知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提问引出了社会各方面的许多责难。这个结果尽管他们没料到,但却是题中应有之义的。现代人永远不可能因为衣食无忧就感到幸福得不得了,进而不思进取了,如若那样,中国就真的没希望了。真正的幸福其实就在实现有希望的明确目标的努力过程之中,而这样深刻的内涵,通过央视进行肤浅的简单问答,的确是无法真正覆盖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