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屏亚 ,男,1933年生,汉族,河南省汝南县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玉米科学研究和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佟屏亚老师在田间(左 资料图片)
新世纪以来,一部分转基因专家采取各种措施极力推进转基因主粮商业化,引发社会各界的争议。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我很关注转基因主粮商业化进程。这是我的简要备忘录,不是全景略。
一、转基因专家上书国务院
新世纪前后,一批赴美进修生物技术或访问学者回国,他们多数来自跨国公司或受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主要就职于北京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构成了中国转基因作物研究的基本队伍。1997年农业部科教司成立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
2004年6月,一份由张启发起草、有十多位专家署名的《关于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策略的建议》送交国务院,声称转基因水稻已经完成了商业化生产的各种安全评价程序和实验环节,具备了区域性商业化生产的条件,应该迅速批准商业化种植。
申请第一批商业化转基因水稻有:中国科学院培育的转SCK基因抗虫水稻,华中农业大学培育的Bt抗虫水稻,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抗白叶枯病水稻等。还有转基因作物的推手特别声称:“如果有90%的地区种植转基因水稻,将会为社会每年创造370亿元的福利”。这个数字耸人听闻也令决策人动心。
转基因专家希望培育的转基因作物迅速商业化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转基因利益集团迫不及待地私下把转基因水稻扩散到大田,试图造成既成的大面积种植的事实。媒体报道说:过去5年欧盟国家曾115次检测出了中国转基因稻米生产的食品。转基因水稻种子销售已遍布南方十多个省区,并已形成规模种植,转基因稻米混在普通稻米中进入市场。生米煮成了熟饭!
南方周末2004年12月9日发表刘鉴强文章:转基因稻米,13亿人主粮后的利益悬疑;种子世界2005年第4期发表佟屏亚文章: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引发的争论。2005年4月27日,农业部紧急发出《关于加强转基因作物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有关单位紧急行动开展转基因作物安全大检查。安委会搁浅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生产的申请。
二、农安会“发放”转基因安全证书
2006年至2008年,农业部农安会举办了许多报告会,转基因专家发表了大量文章,借助媒体宣传转基因技术的优越性和已经通过安全评价的转基因水稻、转基因玉米。
2008年7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通过“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这是与大飞机研制并列的重大项目,项目资金达200多亿元。
农业部官员和农安会转基因专家加快转基因主粮商业化进程。2009年8月17日,农安会通过了发放的包括转基因水稻、转基因玉米的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
三、转基因主粮商业化引发激烈争议
在农业科研领域,几乎没有专家教授对转基因主粮商业化公开表示异议。尽管农业科技投入结构存在严重不合理。你想啊,国家一次性投入转基因研究经费200多亿元,如果表露“反转”观点,将无法从(重大专项)巨额经费中分得一杯羹!
转基因主粮被商业化的安全性立即引起全社会激烈争议。2010年3月1日,120多位学者《要求立即停止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商业化生产问题》的签名信送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全体代表。3月15日,北京魏汝久律师就转基因水稻问题起诉农业部长,指责发放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被认为涉嫌违法。4月9日,湖南省长沙律师刘大华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寄出《行政起诉状》,以“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未经听证“不具有合法性”为由,请求法院撤销农业部对华中农业大学发放的两张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7月16日,中国农业部的大门前有学者高举红色横标:“强烈要求撤销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安全证书”,立即停止转基因主粮商业化进程。(图)
四、我获得了两次发言的机会
我是一位退休的农业科技人员,不在职也没有位,公平正义是我发言的准则。2011年,正当有关部门大力推进转基因主粮商业化、引发各界激烈争论的时候,我获得了两次向高层进言的机会。事出偶然。
2011年3月2日,国务院负责人在一位研究员信上批示:“目前社会上对转基因的议论较多,意见较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应进一步澄清我国粮食转基因商业化生产的实际情况、进口转基因粮食的进口种类和数量、转基因种业发展(包括外国种业进入中国)的状况,还应明确我国转基因科学研究的方针、重大专项部署及成果应用方向。要坚持从我国粮食安全和人民健康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最高利益出发,坚持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通过讨论,以求得到正确判断和意见。”
第一次是2011年5月3日。国务院某办负责人受李克强副总理委托,召开关于转基因水稻商业化问题征求意见座谈会,我应邀出席。我以“中国没有必要率先种植转基因水稻”为题的发言指出4点:1.中国是世界水稻种植面积最大国家之一,有70%以上的人常年以稻米为主食,还没有饥肠辘辘地急需吃一种连虫子都不愿吃的转基因稻米。何况眼下中国还有稻米出口。2.张启发先生命名的“Bt汕优63”转基因水稻,原本是福建省谢华安20年前用明恢63与珍汕97A组配育成的,早已退役。张启发“转”进了一个苏云金杆菌的毒蛋白抗虫基因,充其量是“借壳下蛋”,严格说是“侵占产权”。3.农业部的农安会只是一个安全评价机构,无权决定一个新品种在生产推广应用;4.转基因水稻并无“增产作用”,只是节约了消灭某个虫子的农药费用。有网友在我的博文后跟帖说:您的发言击中了转基因专家的要害。
第二次是2011年6月30日。农业部科教司召开关于转基因作物征询意见座谈会。我以“严惩违规转基因,农业部应有作为”为题发言。主要内容有3点:1.农业部多次重申“从未批准任何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但是,北方农田里转基因玉米有登海3686、中农大236、中农大4号、铁研124等,种植面积上百万亩。南方农田里有张启发的Bt汕优63转基因水稻。种植地区遍布福建、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湖南、河南、浙江等地。转基因水稻、玉米涉及农业大学的院士、种子企业的老板。严惩违规转基因,农业部应有作为!2.我国现在实行的品种审定制度,一个新品种要经历三年的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还要比“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才能进入大田。我向在座的转基因专家提问,转基因作物并无“增产作用”,谁能培育出一个“增产基因”,那才真叫高水平呢!3.先玉335是不是转基因玉米(主持会议的官员说不是)?如果说不是就应该负责向社会公示科学检测结果。在座的众多转基因专家没有人就我发言提出的事实和问题表态。
五、转基因专家发言越来越没底气
2012年刚开局就遇到让转基因专家头痛的事,就是《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出台。第十二条第二款说:“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征求意见稿的主旨思想是要对转基因的使用进行规范,通过立法来制止对它的无序混乱使用。虽然草案遇到很多争议,但对转基因主粮商业化进程不啻为当头棒喝,让转基因专家们始料不及也措手不及。
顺便提及,世界上有些转基因作物在快速发展之后也逐渐凸显其问题和遗患,遭遇各国人民激烈反对和抵制而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略)
----------------------------------------
大家可从这位媒体出身的农业专家博文中,间接印证了中国大陆转基因主粮的闹剧背后错综复杂的决策过程,以及一批对民族科技、生命尊重的科学家的为民呼吁精神。
我们这个民族确实是人多嘴杂,应该有多种文化、科技选择,才能找到适合自已生活、文化、科技的东西。
沈 阳
2012年9月17日 21时56分写于北京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