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计划经济


什么是计划经济
列宁在《论统一的计划经济》一文中明确地把《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电气化计划》称为统一的计划经济。实际上这种计划仅仅是一个部门的行业计划,它同资本主义社会中各别企业内部生产有计划,整个社会生产无计划没有本质区别。如果把这种计划称为“计划经济”,那么资本主义生产也属于计划经济了。
斯大林是怎样认识计划经济的呢?他说:“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二阶段上……这将是这样一种社会,在那里,生产将由社会的需要来调节,而计算社会的需要,对于计划机关将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1]
这种观点无非是说,社会主义阶段上的计划经济还不是由社会需要来调节,计算社会需要对社会主义计划机关还不是头等重要的。试问,这样的计划经济能克服生产的盲目性,消除生产力的浪费,实现供求平衡,推动生产力以它应有的速度发展吗?根本不能。实践证明,斯大林搞的这种所谓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实际上是幻想对商品生产实行计划管理,即搞所谓“有计划的商品生产”。它彻底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商品生产属于盲目性的生产,它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存在必然联系的科学论断。实践同时证明,这种“计划经济”只能是闭门造车,搞“长官意志”、“瞎指挥”。它不仅不能消除商品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实现社会生产的有计划性,甚至常常违背和破坏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造成比资本主义更严重的供求矛盾和生产力浪费。所以它的失败绝不是马克思主义计划经济理论的失败,而是背离马克思主义计划经济理论的必然结果,是地地道道的修正主义观点,是用实践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商品生产同生产的盲目性,即同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存在必然联系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要实现商品生产的有计划性是根本不可能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所说的“计划经济”呢?
马克思主义的计划经济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弊病进行科学剖析,为人类找到的能够消除这些弊病的新生产方式,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否定和取代,是指共产主义生产方式,是对共产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特征的概括。
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呢?
我们知道,商品生产是为赚钱而进行的生产。资本主义就是货币增殖主义,就是一切为了赚钱。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就是用商品生产、等价交换的原则为形式和手段,来掩盖和实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掩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这就是商品生产的实质。这就是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的同一性。
对这种同一性马克思讲的十分清楚。他说:“商品形式是资产阶级生产的最一般的和最不发达的形式(所以它早就出现了,虽然不象今天这样是统治的,从而是典型的形式)”。[2]“发达的商品生产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3]“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4]
恩格斯也指出:“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即资本主义生产。”[5]
这就是说,商品生产的初级形式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发达的商品生产,直至最高形式的商品生产都是资本主义生产。
这就是说,商品生产只能是资本主义的或比资本主义更落后的,必然向资本主义发展的生产方式。
这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商品生产的发达形式,指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指一切谋取利润即谋取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广义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则包括一切商品生产形式。
因此,用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是用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消灭商品和货币
可见,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生产方式。这种对立性主要表现在:前者以私有制为基础,后者以公有制为基础;前者是为私人利益、为个人赚钱、使少数人发财致富而进行的生产,后者是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和需要而进行的生产;前者是无政府状态的、盲目性的生产、是非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则是有组织的、克服了盲目性的生产;前者必然产生阶级、剥削、压迫和两极分化,后者将消灭阶级、剥削、压迫和两极分化,实现人人平等。
所以,绝不许把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计划经济”同马克思主义的“计划经济”观点混为一谈。前者是各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计划,整个社会生产的无计划;后者是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同义语,是指“按着全社会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的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是要求必须把每个企业、每个基层单位、每个行业、每个地区的内部计划同全社会的总计划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计划。从而彻底消除生产与需求的矛盾和生产力浪费,把全社会生产力充分利用起来。
毫无疑问,只有这样的计划经济才“名符其实”,才能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它应有的速度发展。
 


[1]《斯大林选集》下卷555页
[2]《资本论》第一卷99页
[3]《资本论》第二卷127页
[4]《资本论》第一卷223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663页(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