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从事饮食、零售、娱乐业的朋友反映:近期他们的生意仍非常好,高中低档都有得做,市民对前景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危机感。
这也难怪,香港的失业率只有3.4%,去年又实施了最低工资,基层普遍受惠,增加消费是很自然的现象。
不过,我担心。这种兴旺的景象未必可以在2012年持续。打工一族宜及早作好部署。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进出口贸易与金融保险业,一直都是香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03至10年期间,香港的实质经济增长了40.9%,而这两个行业却分别增长了69.2%与112.2%,优于整体经济的表现。全靠这两个行业的拉动,香港的人力市场才能有这样兴旺的景象。可惜,这两个行业现时都遇到了阻滞,香港的就业前景无可避免会受拖累。
欧美的债务危机,已令这两个市场的需求大减。欧美是香港出口的主要市场,香港的对外贸易难免会受影响。此外,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亦刻意要减少对出口的依赖。香港是内地出口的服务提供商,内地出口增长放慢,我们可扮演的角色亦会减少,有关行业就会生意难做,用人亦不会像以前增长得那么快。
至于金融行业,受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就更为直接。香港的股市去年跌了两成,投资者大都损手。投资者在损手后自然会倾向谨慎,故金融业要推动生意已不会像以前那么容易。
再者,金融海啸后,各国政府都收紧了对金融业的监管。银行业需要有更高的资本充足率。没法增加资本的银行,就不许做以前那么大的生意。但现时要筹集资本谈何容易,因此有些银行只好缩小规模,甚至把部分生意卖掉。此外,政府对银行服务的性质与生意手法也进行了规管,令金融业活动的空间大大减少,此之所以银行业不得不率先裁员。
另一方面,香港经济的传统支柱地产业,最近亦明显转坏。额外印花费已令投资者与投机者全面退出市场,交投量已跌至灾难性的水平。三万多个地产代理,可能有一半要被淘汰。
香港有过半家庭拥有自己的物业,如果楼价进一步下滑,这批小业主的消费意欲与投资能力都会受影响,连带很多行业都会被拖累。
由于三个龙头行业都前景不妙,香港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打工仔现时未感到压力,是因为人力市场一般都比整体经济滞后。在经济转坏初期,最先察觉到的会是老板;但生意难做仍不足以迫老板削减规模,要等亏损严重,明知撑也没有用的时候,老板才会裁员。那时,人力市场才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现时,香港只是前景较为暗淡,但大部分老板仍愿意捱,所以人力市场仍未受影响,只是这种情况不一定可以长期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