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别重逢之后……(1月12日)


 

一个朋友的QQ签名,颇为耐人寻味:假如你想要一件东西,就放它走。它若能回来找你,就永远属于你;它若不回来,那根本就不是你的。

看到这样的签名,扪心自问,竟然心有戚戚焉!看来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悟。但反过来又想,久别重逢之后,又当如何?

 

每个人都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只有自己才正常,任何与自己不同的都不正常,甚至“有病”;即使别人善意地对待自己,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自己在面对那样意见的时候,都会习惯性地阻抗。

当初放手的时候,也许并没有那么大度,而只是自己尚未准备充分,或者是犯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是微不足道的错误,就导致缘份就此擦肩而过,彼此承受离别的痛苦。

人时刻是在修行之中,那过程或者是独自、或者是与人相伴、或者是多人相拥。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之中,很多时候是命运的安排。

你总是希望那个跟自己在情感上最亲近的人,能陪伴自己到生命的尽头,并在生命过程的每一刻,都能在一起分享成就、宽容过错,但那其实是很贪婪的需求。

 

自己可以无奈,可以在独自一个人、或者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让自己安抚自己受伤并滴血的内心。但却不允许任何人当着你的面,去批评、指责你最看重的那个,却离你而去的人。

即使感受痛苦,你也总是把自己设想成为对方,了解到对方言行习惯与表现,以及与别人发生冲突的根源,为TA找到可以立足的理由,设身处地地理解与接受。因为很多人会孤立TA、疏远TA,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更是错误的想法,那会导致恶性循环。

 

久别重逢之后,如何做?因为世间的一切都是有逻辑支撑的,再光怪陆离的现象都有其根源。面对你难以回避的人以及无法改变的事实,你需要用一些方法去自我保护。

在理解与接受之前,你总是要坚定地设定自我保护的原则,不要被任何外来东西所伤害,一旦你的角度变了,一切参照体系也随之而变,然后是处在与TA独处的环境与机会,去除外界的干扰,让TA不认为你是在作秀,更不会担心TA会伤害你。

在那样的环境下,循序渐进地与TA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调整TA看待你的立场与角度。所谓循序渐进,是尽量合理地控制自己的动作顺序,先用眼神告诉TA,你无敌意,也不会对TA造成伤害。自己理解TA的一切异常行为,而且认为TA那样才算正常。

你要用声音与语气控制与TA交往的氛围,让TA的阻抗进一步缓解,到TA足以在内心接受你的时候,悄悄地靠近,用肢体语言,用抚摸触碰的方式,让TA感觉到你是安全的。

你需要在适当时机让TA对你敞开心扉,用淡淡的酒精或者浓浓的咖啡将彼此麻醉,让TA对你无话不谈,成为你的死党。那前提就是TA认为你是TA的死党。

 

久别重逢之后,就如同寒冬刚刚过去就迎来夏日如火,春的气息被热情燃烧。

久别重逢之后,不要去问TA是否已经心有所属,不要去问TA是否一直牵挂着你。既然命运安排你们再次相见,即使曾经犯下天大的错误,那就表明已经全然谅解。其实,每个人都在挣扎,至少当TA再主动出现在你的面前,需要走出比你更远的心路历程。

久别重逢之后,没有热情的问候,没有激动而澎湃,没有朝思暮想,食不甘味,夜不成寐的倾诉。只有淡淡地说“是你吗”“不敢认”,只是关心TA的身体如何,过得好不好。

久别重逢之后,没有指责,只有自责;没有思念的煎熬,只有痛苦的反思。反思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反思自己当初的没有珍惜。既然把过去都仅仅当成是一种磨砺,再度相遇就要倍加珍惜。

相爱的人需要为对方而改变自己,而不是需要对方为自己而改变。所以如果你没有做到改变自己,失去所爱的人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即使久别重逢,潜在的危机依然难以根除,只有从内心真正排除,隐患才会消除。

相信命运,就要相信命运的丝线握在双方手中。相信命运,就要珍惜在一起的所有机会。因为与命运抗争需要勇气,需要双方的付出,需要强烈的欲望。

在数不清的日夜,难以计数的焦虑与恐慌,你等待、渴望、寻觅、煎熬,终于等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有人把你拥有,有人跟你分享。你的期盼也得到了一种回报。

跟思念已久的人重逢,你的身体发抖、嗓子发干、眼眶湿润、手足无措,还要故作平和。你感觉,自己以前的每一点光阴,每一丝情感,每一个关怀的机会,全力地用心去爱,宿命般的付出。

你即使是一枚珠宝,都要全身心欢愉地闪耀。你即使是一株瞬间即逝的昙花,都要把握住短暂的绽放机会,你不再去怀疑,更没有试探,只是希望把握住当下,不去奢望未来的天长地久。

 

贾春宝

2012112日星期四

 

电话:13269258122,(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