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全球危机时期的传统避险天堂刚刚关上了门。这位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受益者于本周二宣布,把欧元兑瑞士法郎的下限设定在1.20瑞士法郎,并承诺将通过无限量购买外币来捍卫这一目标。至周三,瑞士法郎兑美元下跌9%以上,或是瑞士法郎兑美元汇率创下的单日最大跌幅纪录。这等于把近来纷纷买入瑞士法郎以寻求安全的投资者往外赶。
每当全球市场面临压力,瑞士法郎就会深深吸引避险资金。但如同其他货币,瑞士法郎的升值会对瑞士经济构成威胁。所以,瑞士政府有动机干预。瑞士央行曾在1970年代末的干预中取得成功。当时,瑞士央行为德国马克兑瑞士法郎汇率设定了下限。不过,虽然这成功阻止了瑞士法郎上涨,但也加剧了瑞士国内的通货膨胀迅速。2009年和2010年,瑞士央行又采取干预措施。这两次更糟,干预不仅未能阻止避险资金涌向瑞士法郎,反而加剧了瑞士央行的损失。
第二个选择是人民币。其实,拥有大量的经常账户盈余的亚洲国家(除了印度)货币都不错。鉴于相对良好的财政状况以及与中国的贸易和资本流动关系,新兴的亚洲货币是可以考虑的选择。不过,预计这些国家的经济对出口严重依赖,其央行不会放着瑞士央行现成的榜样不学。一旦资本流动压力太大,新兴亚洲国家央行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加大干预,甚至转变货币政策。惟一的例外是人民币。只要北京还想用人民币来帮助管理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向内需拉动型转变,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会继续逐步走低。所以,虽然流动性和开放程度可能会降低,但人民币的避险价值开始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