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作为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主体活动之一,第二十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BIRTV 2011)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闭幕。在为期近一周的展会中,业内人士紧紧围绕媒体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和由此带来的新业务展开了广泛的探讨。
全媒体成为广电新航标
8月23日, BIRTV2011主题报告会举行。来自广电总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以及地方广播影视局(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领导、专业人士和厂商代表10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晓晖和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何宗就分别作了题为《建设现代综合新型的国际传媒》、《云层下的广播选择》、《全面提升全媒体时代电视台的核心影响力》的主题报告。美国广播电视协会总裁戈登·史密斯也作了主题发言。
演讲嘉宾所作的报告都集中在行业最关注的话题上——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王庚年介绍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今年1月成立的包括网络视频、互联网电视、IPTV、手机电视、新闻网站等在内的CIBN,以及该台通过四个转变和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合作,启动向现代新型的国际传媒的全面转型之旅。王晓晖阐述了广播面临的压力使传统广播转型成为必然选择,并派生出一系列的广播新理念、新模式、新产品、新形态、新内容以及全新的营销策略,对融媒体的实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畅想。除了广播外,中央电视台做了一个很好的手机台、一个很好的网络电台和新闻网站,但是在视频方面仍旧是短板。何宗就的报告同样也将关注点放在了新媒体,他分析了全媒体时代对传统电视的挑战和机遇,表示全媒体化是各类媒体发展的趋势,央视同样需要进行资源整合,以实现全面提升全媒体时代电视台的核心影响力。
科技助推数字电影发展
中国数字电影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10年时间。作为展会的主要活动之一,第九届数字电影论坛也于2011年8月26日在京落幕。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毛羽在论坛讲话中谈到,中国电影从年产量不足百部跃升到500部以上,其中数字电影达到75%;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2K数字银幕已经达到4300块,其中3D银幕为2400块,中国数字电影进入到了蓬勃发展阶段。国内针对数字电影的制作、发行、运输、运营管理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都已经走上正轨。中国数字电影正在呈现出愈发灿烂的未来。
在此次的影视设备展中,主办方专门邀请到了《让子弹飞》、《风声》、《加勒比海盗4》的电影剪辑师与参观者分享电影剪辑的艺术与美丽。他们在演讲中共同谈到,剪辑对于影视作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专业而恰到好处的剪辑对于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是绝对不可或缺的,科技的作用能够进一步优化影像呈现。
同样在影视制作领域,3D技术则充分诠释了“技术改变生活”。在BIRTV2011的展会上,多家展商搭建3D、高清影院播放3D短片,使观众可以现场体验3D电影的生动效果。同时,《加勒比海盗4》、《变形金刚3》等影片的后期制作大师也来到展览会现场,为人们揭开3D电影制作的神秘面纱。
8月24日上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参观了展会。在考察了3D电视制作和收看情况后,他指出,要尽早制定3D电视的试点指导意见,对于不断出现的新产品、新标准和新技术要通过行政管理手段促进科学分类、统筹规划,对于较成熟的技术要总结出可以推广运用的通用标准,对于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给予扶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和产品。
三网融合从概念到应用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时值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三网融合和信息化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有线运营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电视台以及彩电厂商等参与的互联网视频竞争日益激烈。作为BIRTV2011主体活动之一,第三届三网融合峰会也于8月25日、8月26日展会期间在京举行。
与前两届三网融合中国峰会“直面金融危机,振兴产业经济”和“融合·创新·共赢”主题不同,今年的峰会落实到了三网融合从概念到应用的落地。与会专家们在政策与趋势、网络演进与智能终端、试点进展与业务创新、迎接大视频的市场挑战四个方面展开了讨论。推动广电、电信的双向进入,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的监管,借力“三网融合”整合产业链等观点得到了业界人士的普遍认可。
BIRTV今年所提出的主题是“创新媒体、精彩生活”,既包括了媒体形式的创新,也包括了媒体业态的创新。电视机、电影院、智能手机、便携电脑,载体的更新换代引发了媒体的创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需求的永不停步,要求技术上要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的内容。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广电行业如何在非同质化竞争中发挥优势,在创新中发展,值得所有广电人共同思考并为之努力。
科技,让影视更精彩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