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晋平:俯身为牛 商如其人(下篇)
山西电视台经济资讯频道《新晋商》专栏
策划:王文平 编导:杜颖娜 摄影:赵红义
预告:
他,是员工眼中忠诚可靠的大哥;
他,是妻子眼中顶天立地的汉子;(从来没有在家里诉苦抱怨)
为了实现曾经的诺言,他三年如一日勾画着南白的蓝图;
为了带领手下数百号职工走出困境,他舍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对孩子不敢有要求)
从一个破破烂烂的停产企业到一个花园式的工厂,华丽转身的背后又有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新晋商稍候为您讲述正在为您讲述
主持人:财富有多少,故事各不同,《新晋商》为您讲述创业者自己的财富故事,
2011年的9月23号,是山西晋汇南白水泥厂顺利投产庆典的日子,同样是南白企业上百号职工扬眉吐气的日子,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南白待过多年的老职工都深有感触,曾经的南白水泥厂是1958建起来的国有老企业,到九十年代末因环保等原因几次停产,停产最长一次达两年半,曾经的南白人因无法生活到处流浪,破烂不堪的企业面貌让很多人都望而却步,可是有一个人却不怕,他就是故事今天的主人公兰晋平,自从兰晋平来到这个停产企业以后,一切悄然发生了改变,我们不禁想问兰晋平真有那么大的魄力吗?真能让一个国有停产企业起死回生吗?这中间的辛酸苦辣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同期:晋汇南白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我背着麻袋,里面装着钱,怀着打我的心态,进入南白,原来停产状态,后来所有设备都是淘汰的,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
解说:说起最初进入南白时的情景,兰晋平感慨万千,破旧不堪的设备,满地杂草丛生,但凡能使企业再次投产,都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事情,这个烫手山药兰晋平怎么就敢接呢?用兰晋平的话说,别人投资南白是为了眼前利益,自己投资南白是割舍不下南白,想让这个企业更加长久的生存,他知道南白企业能再次焕发新的活力,是多么的不容易,要使上百号人有饭吃,有钱赚,必须有高瞻远瞩的市场定位。
同期:副总:主要是为政府排忧解难,为南白水泥厂的职工,先做人后做事,再赚钱,他所想计划是比较宏伟的,一个是想南白水泥厂做大做强,做成一条产业链,
行政王副总:他比较了解南白,他感觉到南白水泥厂特别可惜,按理说他有钱,有自己的事业,按生活来说,他什么也不愁,他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再一个他比较年轻,自己想干一凡事业,所以就拿钱投入到这个地方,一是想把南白水泥厂再重新救活,再把南白水泥厂的辉煌体现出来,从这点来说,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富有责任心的人,
解说:跟随兰晋平创业多年,他们知道,兰晋平之所以选择走这条路的良苦用心,看着曾经辉煌过的国有老企业,就像一个步入黄昏的垂暮老人,已无法照顾自己还未长大的孩子,如何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那就需要一个有能力的家长来托管,这样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长,不至于受冻挨饿,也就是这个原因,让兰晋平放心不下,从此,兰晋平就特别的下功夫。接手、复兴、壮大南白水泥,对兰晋平来说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责任。
同期:原厂长:要不就不建,要建就建对南白发展生命力比较强的一条生产线,不能凑和,投入大,但生命力强,最起码是符合国家政策,兰总我们比较了解,兰总我比较有信心,
解说:让南白企业起死回生,兰晋平做着努力,曾几何时,前几任南白领导班子绞尽脑汁都难以实现的梦想,在兰晋平的手中发生着改变。
同期:老厂长:我们都是南白的老职工,对南白有感情,南白比较偏僻,工人的有困难,不管挣钱多少,给工人有饭吃,当时我们十一个股东承包的,承包期间还算可以,但是最后环保要上档次,我们资金跟不上,国有矛盾比较多,所以停下来,生产停了,工人流失了,在厂的工人生活也很难维持了,心有余力不足,心里难受,只怪自己没有这个精力,财力,把水泥厂维持下去,很难驾驭了,驾驭不了南白这个角色,所以退下来
解说:在南白待了三十五年,付出了大半辈子心血的老厂长,最终带着遗憾退居了二线,他说自己真的想把南白救活,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今天能看到南白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同样很自豪。
同期1:老厂长总的感觉现在南白变了,一个产量变了,变大了,南白几十年来由三万吨,到十几万吨到二十万吨,现在是百八十万吨,质量提高了,感觉面貌变了,环境变了,从外表上看工人干干静静,和工人交谈都喜笑颜开,
同期2:管生产副总:我们穿上这身衣服出去,我们是晋汇南白的呀,有这个感觉,在04年到07年我们一出去,灰溜溜的,以前这里破破烂烂,到处垃圾,现在不一样,不容易,再一个节能不罢,这么个烂摊子弄这不容易,现在已经三个亿,我们想不通你弄这个干啥,你比如我包5年我只想5年,但兰总不一样,给后面的事情都想到了,盖办公楼,盖家属区宿舍,那都是千秋万代的事。
解说:2011年的9月23日,将近半个世纪,南白人在华丽转身的瞬间,重新登上时代的舞台,100万吨水泥生产线的顺利投产,不仅解决了六百人的就业问题,更大程度的使南白水泥厂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同期兰晋平:年产值4个多亿,利税1亿多,
同期:忻州市经济信息委员会主任:企业现在是欣欣向荣,一天比一天好,所以我们很高兴,通过双方的合作共赢,我想下一步的情况会更好,所以我也希望晋汇公司包括南白水泥厂,逐步做大做强,形成忻州市的龙头企业,把现在很有希望很有生命力的企业,把它培养大,
{中插预告:他让一个国有停产企业再次容光焕发;
他为了拯救大家庭放弃了自己的小家;(没时间陪孩子对孩子没有要求)
南白水泥厂的正式顺利生产能否让他稍作休息呢?
未了的心愿何时才能实现?(明年有望落实)
《新晋商》继续为您讲述}
解说:从生产设备的改造,到生产环境的改善,兰晋平以至按照国家的环保要求使南白水泥厂发生着巨变,好多人认为,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可是兰晋平还是不能完全释怀,他知道积压在自己心头的另一块心病是什么?2008年阳曲县的一次地震,让兰晋平不敢怠慢,办公大楼地基沉陷倾斜30多度,职工宿舍是年久未修的危房,遇到雨季,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职工生活条件极差,什么时候才能改善职工们的生活环境呢?兰晋平时常夜不能昧。
同期:因为咱们这个厂是个老厂,58年建的,房子大部分是危房,去年8月一场大雨,我正好在厂里,70%的人家床上摆的全是盆,当时看了以后,我心里麻烦的不行,他们住的一家几口人就是一间房,就是那一张床,有的好几个孩子,连做饭就是那一个家,你说这是什么心情,
解说:重新盖办公大楼,兰晋平暗自下了决心,目前办公大楼的奠基已完毕,如今急需解决的就是尽快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他知道,这是自己肩上未完成的使命。
同期:兰晋平:必须有一个好的居住条件,这个构思08年就有,但是那个宿舍属于国有资产,不能随便拆,随便弄,如果能随便拆,随便弄,我就和安装生产线同步进行,当时进去以后就没办法弄,那个雨太大,所以说根本不适应人居住,到了哪一家也是那种场面,根本没有笑声的存在,
同期:行政副总王银山:不管从基改方面,生活条件,对员工特别负责,他说只有安居才能乐业,如果能通过2,3年,按照咱们的愿望,规划出一个又有活动的,又有休息的,并且还能安居的生活区,我们这一届就是有功之臣。
解说:也许是兰晋平的诚意感动了上天,厂区内每个角落都有兰晋平的身影,上到生产车间,下到职工家里,他知道什么时候职工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全部都改善了,自己才能停下松口气,否则永远是他的一块心病。
同期:忻州市经信委书记:我们已经开过两次会,筑建局,房管局,包括政府秘书处都做过沟通,协调有关问题,国家现在都困难职工住房有政策,277户有初步意见,争取在明年落实。
解说:员工孩子上学有困难,兰晋平主动承担,阳曲县,原平等地的困难孩子上不起学,兰晋平同样伸出援助之手,多年来,捐资助学是兰晋平夫妻俩一直坚持所作的,其中资助过贫困生150余人,在今年的8月22号,专门成立爱心互助接力站,他希望将爱心永久传承下去。
同期:张会珍:救助这一块,是圆孩子大学梦,为社会减轻负担,另一个救助站首先让他们感到有爱心,有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要报效祖国,并不是回报咱们企业,回报我们个人,
解说:赵丽琴是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的副教授,作为曾经因家庭贫困而受资助,考研,考博的一名学生,如今已在工作岗位得心应手的她感慨万千。
同期:关键是精神上的支持 因为这个职业是我比较喜欢的, 如果我不读博士的话,我要选择当这个老师,我要选择当这个老师机会还是比较少的,现在很容易,再一个和学生打交道,学生很单纯,心态很年轻,很感谢他们支持我,干自己喜欢干的工作。
解说:作为新崛起的一代晋商,兰晋平履行着自己的社会责任,从无到有,从有到富,从富到仁,兰晋平的事业是越做越大,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广。
同期:张会珍:多少年创业的艰辛,多少年坎坷地走来,从来没有在家里诉苦抱怨,工作不到位也没有怨言,对员工沟通上比较到位,感情容入,兰总有句话,这个留人是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技术留人,对副总,对员工感情投资在里面,从人性化管理,
解说:在南白的事业上,兰晋平付出很多心血,由于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事业上,他觉得亏欠儿子和家人的很多,在逆境中学会挺拔,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兰晋平告诉我们,自己最近又和24年没有见的母亲相认了,虽然曾经有些小误会,分开的时间有点长,但自己始终惦记着这个母亲。
同期:88年8月18号,24年没回家,前段认了,虽然不是我的亲生母亲但是认了,说我活着你回来都不晚,尽量顺老人的心,老人79了,回去让她安度晚年,
主持人:有人说,命运之神对兰晋平格外眷顾。其实,在他事业成功的背后,在他创业过程中,命运之神给他更多的是砾石和暗礁、是压力和风险、是艰辛和苦难。只不过他把压力当动力,把苦难当财富,向命运发起了挑战。在一场场凶险无常的商战中,凸显更多的是他对商海风云的准确把握、超前的经营决策能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立潮头的胆略。而支撑他事业成功的基石,是他作为一名企业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上善若水,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赤子情怀;能吃大苦,勇于挑战,坚韧不拔的奋勇拼搏精神。好,感谢收看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