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中国股市?


                 
 
中国股市是中小投资者心中永远的痛。涉足股市的投资者大多有切身休会,若你是价值投资者长线持有股票,那么投资十年来,你非但不赚到钱,而且还会亏损累累,而十年来中国GDP却在飞涨,CPI也在“子弹飞”。中国股市俨然是中国经济的反向晴雨表。最具代表性是亚洲最赚的公司中石油以16.7元上市,上市首日被炒高到48元,之后一路下跌,目前股价还在10元之后,还有中国中铁,以4.8元上市,上市首日股价高达8元,而如今股价却在三元之下,已跌破资资产,投资绩优蓝筹的投资者真可谓伤痕累累……
股市一面伤透了投资者的心,另一方面却在造富。股价下跌,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也未停止公司寻求上市的步伐,相反公司上市步伐越来越快,特别是创业板开启以来,A股每周就有十余支股票上市,因股市上市而一夜暴富者如云,有人形容“创业板就是造富机器。”在创业板热的同时,红筹股也在积极寻求回归,在股票供应不断扩容的情况之下,国家银根紧缩,股市“缺水”——缺乏资金,股价下跌;股价下跌,又导致市场资金抽离,股市的天秤由此失衡了,于是中国股市步入了恶性循环,导致了外围股市涨,“我”不涨,外围股市跌,“我”更跌的独特悲惨风景,也造就了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其股市跌幅却领先全球的不正常现象(2010A股全球跌幅第二)。
针对中国股市的不争气,有人提出行政干预的策略,却有人认为不可,以为中国股市已实施市场化操作,那么股市的牛与熊应由市场说了算。笔者不敢苟同后者意见,中国股市真正市场化了吗?若真正实现市场化发行了,那发行股票还需要审批吗?还会高市盈率发行吗?在逃之不急的情况下还能发出股票吗?
笔者前几年就说过,中国股市没有多少希望,原因在于A股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的非流通股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后可以上市,经测算若原先这些非流通股全部上市等于新增三个股市,如此同时越级大盘又陆续以全流通方式入市,这会不断稀释股价。当上市公司不看好自身发展前景时,当上市公司遇到难关时,当上市公司发现做空(出现股指期货)可以赚钱时,不排除上市公司源源不断地抛售其股份(上市公司的股价成本很低,可以忽略不计),如此怎能奢望股市上涨。
总之,在A股市场体制、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之下,在外围危机影响尚未消除的情况之下,在外围股市表现不强的情况之下,中国的管理层应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出发,适时控制新股发行速度,乃至暂停发售。君不见,别国当股市发生股灾之时,当局不是立即予以紧急停牌吗?为何我们就不能效仿他国的做法呢?不过,这也仅是权宜之计,拯救中国股市还需跳出“为企业解困”的思维定势,拿出具有实质性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政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