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工程”为何如此疯狂?


  一条耗时四年,耗资87亿的国家级高速路,全线竣工才80天竟然就要全面返工。甘肃省天水至定西段高速公路是连接我国东、中、西部的骨干道路——连霍(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通车后竟出现坑槽、裂缝、沉降等重大病害,部分路段不得不铲除重铺。这条被称为“畅通甘肃东大门的发展之路、希望之路”,如今因质量问题饱受质疑,被当地居民称为“豆腐渣工程”。

  耗资87亿元,被誉为“畅通甘肃东大门的发展之路、希望之路”,居然沦落为“豆腐渣”工程,实在令人扼惋。对此甘肃省交通厅称将对道路进行大修,以前的路面需要全部揭掉重新铺设。87个亿,难道如此淡定的一句“重新铺设”就能了事吗?要知道,那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并不是你家的私房钱,并不是天上下的毛毛雨,相关部门必须给公众一合理的解释。

  “祖国形势一片好,高速修完重新造;增加产值官叫好,钱财多进贪官包。”无监管,无问责,一言堂,捞了就逃……这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这些问题在当下中国已经司空见惯,百姓只不过每天重温这些地方政府的腐败无能、黑暗压榨的故事,在中国人民的心里默默流泪流血,沉默无奈忍受着,终有一天不堪压力爆发!老一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平稳富裕生活又会很快给现在后辈弄垮!

  更让人担忧的是,如此“短命工程”并不鲜见。

  近一段时间,“楼歪歪”、“桥垮垮”、“地陷陷”等“短命工程”在全国各地频频出现,让人心惊胆颤。7月安徽太湖县最大安居房变身为“闹心房”的事情被揭露、8月河南鹤壁市七个安居小区质量问题不断的问题被曝光……加上此前的云南“短命公路”等事件,政府投资工程领域的“短命工程”除了浪费的巨额社会财富令人震惊,不仅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和伤害,更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短命工程”为何如此张狂呢?

  工程领域向来是腐败的重灾区,这与工程承包领域涉及大量的资金往来、管理环节过多,决定一些工程关键环节的权力总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加上公众和舆论监督置之度外,腐败问题是层出不穷。“短命工程”之所以频现,一方面暴露出地方政府在GDP政绩崇拜观的影响下,盲目上马面子工程,且片面追求工期、速度;另一方面,也和出了问题后,责任追究不彻底、处罚较轻有很大关系。既不用承担质量责任,还有可能得到较为丰厚的回报,在这样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有从少官员能够把持住自己?

  “要遏制‘短命工程’产生,必须建立问责制度,加大问责力度。”有关专家说,现在很少听说哪个官员因为“短命工程”被追究责任的,这导致一些官员决策时过于随意。只有加大其腐败成本,增加公权使用的透明度,同时辅以严苛的问责制度,使官员不能、不敢轻易逾越法律红线,才能减少直至杜绝腐败现象,才能彻底杜绝“短命建筑”的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