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课程评价机制
为了加强学校常规工作管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将以往的评价方案进行重新修订。重新修订的方案力求体现现代性、公正性、竞争性、可操作性,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目的,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落实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促进学校常规工作的管理和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是《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小学生管理规程》。
评价原则:
1.采取领导干部、班主任、科任学科与学前班教师相互分离评价的原则;
2.支部集中评价与各校自主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3.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4.统一标准、公平竞争的原则;
评价方式:
1.评价工作本着谁管理谁评价的原则,由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各校领导小组成员共同操作,通过听、看、测、查、记实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资料,进行分析、调整,最后再由中心校领导班子集体核定,力求公正、公平。
2.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奖金分配、聘与非聘、评优选先和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同时将评价结果装入本人评价档案。
评价内容
1.班主任工作评价。
2.科任教师工作评价 。
期初制定领导、教师工作目标;期末按制定的领导、教师工作目标量化赋分;
(三)建立学生的考核机制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发挥评价激励作用,特制定范庄小学实施新课程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将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分解为15个子项内容,制定评价方案。平素定时测试及随机考核,按班、按人记录等级。期末累计获15个A的学生为学校的A级优秀生,获13个至14个的学生为B级优秀生,学困生获8个A的为文明生,期末学校为优秀生、文明生颁布发胸卡,胸卡的有效期为一学期。
活动育人方面:
一、体育活动
1.现在学生的课间活动比较单一,只有少数同学在课下做正常的活动,大多数的同学在追打逗闹,从而养成了各种不良的习惯,为了使学生在课间能够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对课间活动要采取一个有效的措施。
2.伴随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为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有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
3.通过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调节学生上课疲劳,缓解情绪,陶冶情操,振奋精神,加深师生间的关系和友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给学生创设多彩的锻炼天地,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实现体育与艺术、休闲与锻炼、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完美统一。
评价激励机制
(1)把教师出勤、参与、指导、管理、组织活动的情况和效果,纳入教师的量化考核,调动教师组织指导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把学生活动的出勤、参与、活动效果,所起作用、创新等,通过自评、小组评和指导教师的综合评定分为优、良、中、合格、待进步,作为期末对课外活动的考查内容之一。
(3)每两周对各班学生参加活动的情况进行综合评比、奖励。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