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有想到,一部17年前的经典动画《狮子王》,为了配合新蓝光DVD的上市而推出的3D版两周放映,竟然会一举登上北美周末票房首位,而且2930万美元的票房足足是排行第二位、大牌云集的《传染病》的两倍。由好莱坞当红小生瑞恩·高斯林主演的新片《亡命驾驶》,虽然顶着今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光环,仍然无法抵挡经典压境的强大压力,以1100万美元的周末票房位居排行榜第三位。(20日《东方早报》)
在一个翻拍成风、3D泛滥的时代,好莱坞和迪斯尼其实成了技术主义的工具和创意贫乏的象征。3D《狮子王》既是翻拍又是3D,取得票房好成绩,其实一点都不怪。17年前的《狮子王》,当年风靡全球,至今仍不乏观众。影片中“生生不息”的震撼场面,固然经过了17年的时光沉淀,至今依然让人难以忘怀。还有小辛巴晶亮如水的眼神,以及最终称王的艰辛历程,已经成为一代人不朽的记忆。一个词:经典。
经典往往引发人的怀旧情绪,3D版《狮子王》恰恰激活的就是人的怀旧。当年观影的孩童,或到了恋爱季节,或为人之父母;而当年带着孩子观影的父母,则被时光催化为祖父母。就为了一个逝去的回忆,热恋的情侣要在影院里重拾孩提的记忆;年轻的父母和祖父母们则是把狮子王的经典延续。所以,对成人而言,3D不过是经典的锦上添花;对孩子而论,就是看个热闹。
经典让这部片子产生了携家带口效应,3D则让《狮子王》赶了时尚的趟儿。因此,这部片子才凝聚了老少咸宜的人气,催生了令人惊异的票房。据统计,在北美的观众群中有74%是携家带口的家庭观众,2岁到11岁的儿童占了观众数的34%。但其中也有18%是情侣。这部片子来到中国,可能会先更加疯狂的效果,在华掠取的票房也绝对可观。
值得一提的是,老版《狮子王》在华公映是在1995年。这一年被称为“1995年现象”,可谓中国电影的拐点或元年。经历1993、1994两年的低潮之后,1995年中国引进了“十部大片”(三部港片、七部好莱坞大片,其中包括《狮子王》)。中国电影重现热潮,但也进入了中外电影激情搏杀的商片时代。记得1995年的中国电影票房是24亿元,其中《狮子王》独得4100万元。今日中国票房容量已达150亿元,为当年6倍。照此比例,3D《狮子王》博得2亿元人民币票房应该不在话下。
但不管怎么说,《狮子王》还是经典片之一,不论是北美还是在中国。这也给人启示,经典片依然是票房的催化剂,是制胜法宝。至于时髦的3D和玄幻的特技,只是技术主义的点缀而已。美国媒体评论说:“《狮子王》3D更像是立体书”(《底特律观察报》)。
可见,泛滥的3D固然花哨热闹,但也让人感到了些许疲惫。在经历震撼电脑特技和3D之后,人们在渴盼着电影从浮华的形式主义到经典的文艺路线的回归。返璞归真,已经从欧洲三大电影节上的获奖影片中得到体现,连商业气息浓厚的奥斯卡这两年也不大待见所谓的商业技术大片。
从文艺经典路线一路走来的中国电影,近年来完全照搬好莱坞模式,虽然繁荣了商品市场,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大众娱乐的需求,但也丢了文艺的灵魂。中国电影进入了乏经典的时代,商业竞争其实也后继乏力。
中国电影,何时创造出《狮子王》,而不是制造出3D《狮子王》?
3D《狮子王》,经典才是制胜法宝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