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言集纳(五十八)
1、评杨明华《为官?为民?我们到底该为谁说话?》
读了你这一篇和同一话题的另一篇。感到有些重要问题实在值得探讨。
(1)无论就历史还是现实讲,确实,有什么样的民众就有什么样的领导者。依我看,这是你这两篇文章真正值得肯定的重要东西。其次,无论那一个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社会的领导者与普通大众都各有各的责任。
(2)但是无法否认,国家的领导者对于重大社会问题有更大的、决定性责任。
(3)同样绝无疑问,领导者、官员与普通民众相比,前者是强者,因为他们是“有权者”。前些天,看到一位日本人写的文章,虽然其中有不少好见解,但他却因为日本官员(公务员)要受到大众的严格监督、要比一般人承受更大压力,从而认为公务员是社会的弱者。我以为这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也绝非当今日本社会的现实。
(4)我曾写过一篇不长的文章:《苏联、东欧剧变教训》,我以为,苏、东剧变的最大教训,就是从整体上讲,这些国家的领导者阶层,从社会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中国改革开放前这方面的现状,与这些国家相比有根本差别,这也是毛泽东的一个重大功绩。我以为,无论苏联还是中国,那一时期经济上的种种失误都属于较次要的问题。理论上,马克思的遗产才是最重要的(法兰西内战)。可是甚至陆先生在对该文的评论中也似乎不以为然。由此引起我的深思:现今还有多少人肯作较多思考。
(5)我是确信,当今中国民众对官员阶层(公务员)的动向、贪腐的高度关注与监督,是极重要的正面制约因素。低层说些过分的话不是大问题。顺便讲一点道听途说的消息,你文章中讲到的铁路系统,我听说,分局领导人的年薪就是几百万,员工的收入则依然很低。中央政府在这类重大问题上近于放任或没有什么说得过去的规则。
(6)你文章中举的:低层的一般员工对于领导者的要求,能少干即少干、能不干即不干。——这就是以往大锅饭、小生产式平均主义所盛行的。我以为,市场竞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是与此相对的。而高度竞争性市场环境,也是公有企业正常的经营条件。国外如此,国内也是如此。
2011-1-20 18:15:57
2、评诗性江南《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一本经典》
“我说没有经典是说,要是按照终极的经典来说。按照终极的目标来看,中国几千年来真的是没有任何的经典书籍。出现的所谓的实用泛经典,说来惭愧。书出现之后,千年来,不断的政治改变,人思维的介入,版本的繁杂,已然是没有了真实可言。”(摘自该文)——岂只中国如此,欧洲思想史上的名著几乎同样如此,至多在名著的版本上比中国的情况好一些。但是,这种种理由都不可能否定中国思想史上名著存在的客观事实。
作者的论证方法趋向极端化。如果真的将这样的思维方法贯彻到底,那么,不仅世界上没有什么名著——也无所谓名著,而且无论谁,人就不可能掌握确实的、够得上真理意义的知识。于是只能陷入不可知论。
2011-01-21 02:17:29
3、评《郝海东:曾有人花3千万收买我 痛恨某些足球管理者》
郝海东是有其出色之处,但吹牛的成分似乎也越来越多了。“曾有人花3000万收买我”。这样巨大的数额,于当时的实际情况、他当时的实际地位,可信程度疑问太大了。但观众也希望听这样的天文数额,真假是不会顾及的,也无从考证。作为现今的一种社会现象,存疑吧!
2011-01-25 9: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