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亩产过900公斤不必过于吹嘘


     近来,多个媒体都在吹嘘(请原谅我用了这个词)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研究取得突破,实现亩产926公斤(即突破了900公斤)。更有论者指出,“虽然年逾古稀,但袁隆平依然淡泊名利,奔走劳作于田间地头,孜孜不倦于提高水稻亩产、消除饥饿的毕生事业追求。”(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9/21/c_122064062.htm 新华网评论)

       笔者以为,杂交水稻亩产过900公斤,成就固然令人惊喜,但也大可不必过于吹嘘。

       任何一位成功的人士背后,通常都有淡泊名利、孜孜以求的苦痛经历。经过这些年来媒体的集中报道,袁先生的科学家高大形象深入人心。但作为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袁先生,是否还能坚持他作为一名科学家的崇高品质,是否还如他此前处于事业艰辛、在条件艰苦下埋头搞科研时那样,人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的眼光来评判。
 
       众所周知,湖南隆平高科是以袁先生名字命名的一家上市公司,袁先生占有其1.6%即440多万股股份。所谓上市公司,就是要向社会融资圈钱的公司。当然理论上也是给投资者以回报的公司。这些年来,隆平高科给投资者什么样的回报,只有投资者自己知道。但从其历年分配表上,大致可以发现,其年度分红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从当初的每年10股3元多,逐步减为最近的10股0.6元。远不及存一年银行的定期回报率。这一点,与资本市场上很多上市公司一样,可谓业绩平平,缗然众人矣。
    
    作为成就斐然的科学家,袁先生没有理由继续贫穷,我们谁也没有道理要求别人淡泊名利。但是,从客观、全面地观察、评价任何一项事物一样,公众对于袁先生的判断,也理应与时俱进。如今,袁先生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为着自己的目标奋斗,其科研的杂交水稻亩产过900公斤,形而上的意义当然可以说一箩筐,至于给普通人带来什么样的益处,加之其他因素,也许见仁见智 。
 
      如今,袁先生作为上市公司十大股东,并不是一名简单的科学家,其杂交水稻的成长固然令人欣喜,但过度宣扬其成绩,则无疑可能会成为上市公司的吹鼓手,相应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不可等闲视之。
 
       这样说并非毫无根据。从这两天媒体的报道来看,袁先生的杂交稻突破每亩900公斤产量,全然是利好消息,但隆平高科在资本市场上的走势,却出现下跌:
     人们有理由怀疑,媒体以此造势,完全可能为主力出货作掩护,而让广大散户接盘,形成股价的短期头部的可能。因为这样的事情,人们已经见得多了。通常这样的狂欢,是以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接盘投资者的损失为代价的。
     
     因此,作为曾经的科学家的袁先生,他的科学成就令人令人起敬。作为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袁先生,有关他公司 的事情,我觉得理应保持一分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