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的回归


  曾经高高在上的创业板终于开始向基本面回归。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上半年,中国的创业板大跌26%,远远超过同期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2%左右的跌幅,这也是创业板成立以来的最大跌幅。

  由于投资者不再盲目追捧,创业板的融资能力也随之下降,过去大额超募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如今甚至出现了融资不足的现象。6月29日申购的创业板新股东宝生物,发行价仅为9元,成为创业板有史以来第一只发行价低于10元的股票;仅仅在7个月以前,汤臣倍健还曾经创下创业板110元的最高发行价。东宝生物这家生产明胶产品的公司,原计划募集资金1.84亿元,按照现在9元的发行价,实际募集资金只有1.71亿元,也由此成为创业板首只募资不足的公司。从大额超募到募资不足,或许可以视为创业板回归理性的分水岭。

  创业板的“三高”问题——高股价、高市盈率和高募资一直以来备受指责,在经过了过去半年的大幅下跌之后,“三高”症状终于有所缓解。从市盈率来看,目前创业板的市盈率已经跌至43倍左右。2009年,创业板最高市盈率一度高达128倍,与历史最高水平相比,目前的估值水平已经挤掉了2/3的泡沫。如果与中小板36倍的市盈率相比,只有不到20%的溢价,而与上证指数16倍的市盈率相比,溢价水平依然很高,接近170%。如果参照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的市盈率约为15倍,纳斯达克的市盈率约为25倍,溢价幅度67%。从发行市盈率来看,创业板IPO平均发行市盈率在2010年底曾经接近100倍,而至今已降至27.2倍。去年12月招股的新研股份的发行市盈率曾经创下了150倍的最高纪录,而今年6月上市的美晨科技的发行市盈率只有18倍,成为创业板有史以来的最低发行市盈率。

  在经过大幅下跌以及送股除权之后,创业板高高在上的股价也跌落下来。在230多家创业板公司中,百元股已经消失殆尽,目前股价最高的公司是78元的电科院;从平均股价来看,创业板的平均股价一度超过60元,如今只有22元左右,其中国联水产的股价不足9元,万顺股份和安诺其等公司的股价也只有10元出头。

  不仅是普通投资者,创业板公司的管理层对于公司的未来也没有表现出太强的信心,一方面大规模套现,一方面加速离职,使得创业板公司的股价更是雪上加霜。去年11月1日,创业板成立满1周年,创业板的原始股份陆续解禁,很多高管开始迫不及待地减持股份落袋为安,即使在今年上半年大幅下跌的背景下,也没有阻挡住高管们大幅减持的步伐。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60多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遭100多名高管减持,共减持160多次。比如朗科科技今年初上市时间达到一年,禁售期满之后,在3个月时间内,被9名高管减持20多次,其中第四大股东将所持4.29%的股份全部减持。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股价大跌30%,从业绩来看,这家生产移动存储设备的公司一季度主营收入同比下降25%。创业板的“减持王”当属天龙光电的汤国强,在天龙光电上市之前,汤国强持有公司3000万股,占公司15%的股份,去年12月底该公司禁售期满之后,汤国强迅速将3000万股抛售一空,总共套现约10亿元。

  创业板高管大规模辞职也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截至今年5月31日,创业板224家上市公司,一共有327名高管提出辞职,占创业板上市公司所有高级管理人员3800名的8.6%。对于创业板高管的大规模辞职,很多投资者都将其和创业板公司上市之后业绩变脸有关,不排除有部分高管参与了创业板公司的虚假包装上市,而在上市成功之后,这些高管带着巨额股份“功成身退”。针对创业板公司高管的辞职,深交所去年曾经推出相关政策,对于辞职高管套现股票做出一定限制:比如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之日起6个月内申报离职的,自申报离职之日起18个月内不得转让其直接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之日起第7个月至第12个月之间申报离职的,自申报离职之日起12个月内不得转让其直接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无论是创业板的“三高”,还是高管的减持和辞职,这些症状都只是表象,创业板真正的核心问题还在于公司业绩增长并不理想,并没有完全体现出创业板应有的特性。如果创业板公司能够表现出足够的成长性,所谓的“三高”并不会成为太严重的问题,但创业板公司不仅没有表现出应有的高成长性,反而有相当比例的公司出现业绩下滑。今年一季度,创业板有3家公司业绩亏损,45家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今年的中期业绩同样并不乐观,在已经公布中期业绩预告的2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6家上市公司预告业绩下滑,占比23%,而在572家披露中期业绩预告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只有99家公司预计业绩下滑,明显好于创业板。

  在已经发布中期业绩预告的创业板公司中,业绩预亏的有国联水产,这家水产养殖公司可算是创业板中变脸最快的公司。公司在2010年7月上市,上市当年的净利润就下降18%,今年一季度更是陷入亏损,这家号称“高科技养虾”的公司将困境归咎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该公司14元的发行价,目前二级市场股价不足9元,相比发行价已经破发36%。新宁物流作为首批登陆创业板的公司之一,应该还是监管层的千中挑一之选,但这家公司在今年一季度陷入亏损,可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尴尬,中期业绩虽然预计可以实现扭亏为盈,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利润依然大幅下降68%~81%。去年3月份上市的天龙集团,主营业务是生产各种类型的油墨,上市一年之后,今年一季度的业绩大幅下降68%,预计中期业绩还将下滑。这家公司上市一年多来,股价一路单边下跌,最大跌幅已经接近60%。去年5月份上市的劲胜股份,上市不足一年就业绩变脸,今年一季度业绩下降30%,中期业绩预计下降50%。另外,国民技术预计中期净利润下降40%~50%,量子高科预计中期净利润下降30%~50%。虽然创业板的市盈率已经从最高的120多倍下降到43倍,但如果创业板公司未来的业绩依然无法体现出高成长性,甚至进一步下滑,43倍的市盈率也依然有着很大的泡沫。

  创业板公司业绩快速变脸,部分原因在于确实有些公司面临经营环境恶化的外部因素,更多还在于公司上市前的过度包装,甚至不排除有些公司虚假上市。我国证券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的高管造假打击力度并不大,这使得上市公司高管造假的风险和收益并不成比例,所以会有部分高管铤而走险。美国股市爆发安然造假丑闻之后,出台了著名的“萨班斯法案”,为了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加大了对上市公司高管以及会计从业人员的监管力度,如果相关人员触犯法律,将会因此承担刑事责任,最高可以判处20年监禁。相比之下,我国证券市场对于上市公司高管的约束力并不够,绿大地的董事长涉嫌虚假上市被逮捕一案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唯有出现更多的类似事件,才可能在证券市场形成足够的震慑力,也才能尽可能遏制证券市场的虚假包装上市。

  创业板退市制度不完善,也是创业板前期被爆炒的原因之一。因为投资者普遍预期创业板公司不会被轻易退市,即使业绩恶化也有重组的可能,所以很多投资者都大胆参与创业板的炒作。以美国的经验来看,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助理周健男的数据显示,纳斯达克市场在过去的1985到2008年,一共有1.182万家公司上市,而在这期间退市的公司数量达到1.2965万家,退市公司的数量超过了上市公司的数量。如果将来中国创业板推出直接退市制度,创业板的泡沫还将进一步萎缩。

  无论是对于丰富中国资本市场的层次建设,还是对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创业板的重要性都毋庸置疑,但只有回归到其应有的定位,而不只是一个圈钱炒作的赌场,创业板才有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创业板过去半年来的大跌,可以视为回归之路的开始,随着将来各项制度的逐步成熟和完善,中国的创业板还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