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要发展文化产业,具体政策可以用“一体两翼”来表述,“一体”指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存在而言,“两翼”中的一翼是科技,另一翼是资本,两翼是一体腾飞的翅膀,但是确切地表达,无论是技术还是资本,“两翼”都是看不见的东西,二者是文化产业肌体健康成长的血液。“一体两翼”中,一体是基础,没有一体,就没有两翼发挥作用的平台,同样没有两翼的一体,也缺乏腾飞的条件。
“一体两翼”中的一体主要是从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从产业发展链的角度来谈的,文化产业本身只有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存在,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改善作为一个产业整体的存在质量。
学人简介
花建,1982年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担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文化产业、创意经济、城市战略、企业文化、体育经济等方面的专业研究和规划设计。多年来承担国家、省市、部委和院级重点项目20多项。
主要学术成果有:《软权力之争―全球化视野中的文化竞争潮流》(合著)、《文化经济学》(合著)、《这也是一个海―文化市场面面观》、《新学科辞海?文化艺术卷》(主编)、《文艺新学科导论》、《文化经济一体化的新增长点―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探论》等。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近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考察时要求,认真总结成功做法进一步做好文化改革发展这篇大文章使深圳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双丰收”。
深圳该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点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专访了文化产业研究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
一 创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
深圳特区报:目前类似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经常出现在同一个文本中,请您梳理一下这些概念的源流?
花建:文化产业概念各国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新加坡和巴西等国家称文化产业为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概念之所以目前有不少人使用,就在于它集合了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这两个概念于一身,涵盖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经济活动,在中国语境里有弥补文化产业概念不足的意义。
创意产业本身是跨行业的,涉及的行业和门类较宽泛。从广义上看,创意产业就是当代以创意为理念、为核心的总体经济活动,包括工业创意、文化创意等等内容。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组成之一,它是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也是文化产业中最具创造性和先导性的核心组成部分。不过在实践上,无论是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还是创意产业,概念区分的现实意义还是不大的,用实际的行动去做才是主要的。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率先掀起了一股开发创意产业的热潮。这是一簇人类的智慧产业之火,这是一眼知识经济的财富之泉。它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能源和自然资源,不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渣,而充分开发人脑中的创意,辅之以现代的产业形态,就能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深圳经济发展要实现升级转型,创意产业或者文化创意产业不但可以成为一个增长极,而且还会成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润滑剂。同时文化产业、文化创意的发展也是人文社会发展的润滑剂。
举一个例子,伦敦有一座非常有名的桥,这座桥对面是古老的传统保罗大教堂,另一边是一个过去的发电厂改造成的著名的泰德美术馆。这个美术馆就是展出最前沿的艺术,这样最古老的传统和最前沿的艺术隔了一条河,由一座桥把它联系起来,这是不是给人们带来美妙和富有冲击力的联想呢?所以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需要的就是人类想像力的提高,为什么在经济发展之后人类的幸福感却降低了,从文化的角度解读,是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滞后于人们精神欣赏的水平和层次所致。
二 文化产业是破解传统经济增长瓶颈的钥匙
深圳特区报:成为“设计之都”,是深圳长期坚持自主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结果。取得很多成绩的同时,未来深圳发展还有哪些需要强化的?
花建:首先要注意的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在于寻求准确的市场定位。发展任何创意产业,都必须紧紧抓住市场,有明确的创意市场定位、营销策略、整合计划,以及专业的营销人才。文化产业到底是面对中国市场,还是面对华语市场,或者东南亚市场,甚至全球市场,假如没有明晰的定位,竞争就难以取胜。
比如英国搞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比较早,而且具有清晰的市场定位,首先是面对全球英语文化市场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市场,接着是面对欧洲大陆市场包括非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市场。近年来,英国的创意产品,比如“哈里?波特”、“古墓奇兵”和长盛不衰的“007系列电影”,都能搭上美国流行文化的消费轨道和市场网络,进而畅行全球成为大赢家。当然所谓明确的市场定位,这在客观上还与一个产业的产业链发育成熟度有关。
其次,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在经济增长遇到传统增长瓶颈的时候,文化产业在经济增长方面所具有的能量。WTO把现代制造业分为九个门类,包括专业服务、电讯服务、健康服务、教育服务、旅游服务、文化娱乐和体育服务等,我们要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中的50%都是和文化产业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中国的情况和日本、英国和法国都不相同,中国还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业有两大重要导向,一个是发展生产型的文化服务业,包括设计、研究、会议、展览、网络、印刷等等。还有一个是发展消费型的、民生型的文化产业,包括娱乐、版权、影视、演艺等等。这两个方面都有极其广阔的前景而且相互拉动。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看到现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系列值得我们深思的新动向。
比如通过文化产业可以为制造业提供强大的附加值。根据调查研究,我国工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工业产品中创意含量不过24%,但是德国、日本和美国,一件工业产品中的创意含量可以达到35%以上,这就是说通过文化来提高我们制造业的创意含量具有广阔的前景。
三 产业链是文化企业成长的基石
深圳特区报:深圳要发展文化产业,总体上您有什么建议?
花建:根据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实际情况,在我来看,具体政策可以用“一体两翼”来表述,“一体”指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存在而言,“两翼”中的一翼是科技,另一翼是资本,两翼是一体腾飞的翅膀,但是确切地表达,无论是技术还是资本,“两翼”都是看不见的东西,二者是文化产业肌体健康成长的血液。“一体两翼”中,一体是基础,没有一体,就没有两翼发挥作用的平台,同样没有两翼的一体,也缺乏腾飞的条件。
“一体两翼”中的一体主要是从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从产业发展链的角度来谈的,文化产业本身只有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存在,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改善作为一个产业整体的存在质量。
文化产业必须打造产业链,这样才能产生规模效应和互动效应。企业领导者所具有的视野和对所处产业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对生存环境并不令人满意的民营企业,这种眼光更是生存的必备条件。在过去,文化行业都是单打独斗,唱戏的、做音像的、搞出版的,都是各自为政,中间没有关联。现在这种局面有所改变,但是要走的路还很远,比如产业链条上的公司之间的配合水平还不够、协作能力还有待提高等等。一些文化产业链条上的公司老板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从产业链的高度来看待公司的发展,否则无论是闭门造车还是单打独斗的发展路径肯定是没有市场的。国外最大的传媒公司,比如迪斯尼、时代华纳、索尼等,都是重视不同文化公司之间的合作,从而产生合力,以最小的成本产生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在目前,国内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研究单位,都在理论、实践两个层面积极探索打造中国现代文化产业链之路,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文化产业化建设的重点、热点。
深圳特区报:这种文化产业链是怎样生成的,其关键环节又包括哪些?
花建:三大环节组成了产业化的“链条”。其第一个环节是大量提供改善人类生存的创意理念,其核心是设计;第二个环节是产业化开发的策略和运作,其核心是生产;第三个环节是可持续的后续开发和营销,其核心是推广。这样,它就把教育、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消费等领域有机地组合起来,把人的创意与产品制造和文化生产直接衔接起来,形成一个不断增值的创意产业链,在循环往复的发展中,迸发出巨大的经济能量。同时,由于产业化的创意活动,不仅仅在于物质财富的积累,而且创造了大量可以传承的文化符号,包括音乐、造型、构思、文本、表演等,所以它又具有文化积累的长远意义,为后人的创意开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深圳应该充分利用好“文博会”这个平台,为文化产业链条的搭建发挥功能。
四 科技与资本:文化产业
腾飞的两只翅膀
深圳特区报:作为“两翼”中的一翼,科技的作用在文化产业腾飞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花建: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对文化产业的产业构成和发展趋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现代科技的应用和创新,提升了传统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科学技术为传统文化产业插上了翅膀,使传统文化产业跳出原有发展空间与模式的束缚,跃升为现代文化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发展潜力。在历史上,新的科技成果的运用,往往给文化产业以巨大的推动;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高科技的应用给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科技成果能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方式,刺激人们新的文化需求,开发出新的文化市场空间。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有150个国家和地区普及了电视,卫星技术的发展使电视信号的转播摆脱了发射台覆盖范围的限制,形成了高清晰度、多频道、有双向交流功能的有线电视、无线电视和多媒体网络,使传统的各种媒体和电视组合起来,为人类传播文化创造了崭新的理念。又如新的数码高清晰度电视,从图像资料的采集,到图像的编辑和编码,再到接收端的解调和解码,全部采用数码技术,保持了信息的原汁原味。数码高清晰度电视是电视媒体的又一次新的革命,它所产生的巨大效益引起了新一轮的文化企业高科技大赛。
深圳特区报:作为“两翼”中的另一翼,资本的力量该如何更好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花建:针对文化产业,要加大信贷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力度,探索应收账款质押和仓单质押,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质押等多种权利质押贷款方式,逐步扩大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开展对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支持企业开展并购融资,促进产业链整合。
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扩大文化产业直接融资比重。支持处于成熟期、经营较为稳定的优质文化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加强符合创业板条件的中小文化企业的筛选和储备。鼓励已上市的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提高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集合债和公司债等方式融资,探索开展文化产业项目的资产证券化试点。积极引导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风险偏好型投资者进入初创阶段、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文化业态等。资本市场的合作不单单给相关企业带来的是资金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会提高相对弱势一方的整体作业水平。
五 发展文化产业与资源 组合和引进
深圳特区报:与其他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相比较,深圳是一个历史文化资源相对缺乏的城市这是否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短板?
花建:对一个地区来讲,开发文化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就是资源。可以说产业竞争,首先就是资源竞争。但是没有资源是不是就不能发展文化产业呢?实践证明,关键是如何利用资源。资源从纵向角度来讲至少包括四个层面:即无机层面的地理资源;有机层面的生物资源;历史传承的民俗资源;文化创造的信息资源。
比如美国迪斯尼版的《花木兰》运作很成功。众所周知,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出征,是中国勇敢女性的象征,《木兰词》中描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个资源被美国人拿去了,还对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全面的改造,给她赋予了迷人的眼睛、性感的嘴唇,此外,在故事情节上还增加了木兰在军营恋爱,与情人约会等故事。这些虽然与历史不符,但是满足了市场需求,收到了很高的票房收入,随后出来的一系列木兰玩偶等产品同样受到市场欢迎。花木兰是中国的资源,但是被美国成功利用了,还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