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 “率先、改革、创新” 的发展定位


  争创发展新优势、攻坚克难新问题,始终是广东改革发展不变的主题。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了广东要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勇立潮头,争创发展新优势。广东30多年来的改革发展,正是在自我加压中抢抓机遇,在攻坚克难中破浪前进。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视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众所周知,早在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广东人民奋力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即亲临广东,要求“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也就是这个时候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萌芽,并寄语广东要增强大局意识和使命感,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时隔8年,胡锦涛总书记又一次来到广东视察,要求广东通过“率先发展、改革发展、创新发展”,切实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按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奋力争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率先发展、改革发展、创新发展”是党中央对广东的准确定位和殷切期待,反映了广东区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客观优势,既是新的要求,也是新的课题。从当前实际出发,我们要着力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把认识统一到奋力争创科学发展新优势上来

  广东的发展比别人快,碰到的问题也比别人早,因此,争创发展新优势、攻坚克难新问题,始终是广东改革发展不变的主题。要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推动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就是最大的创新优势,创在本职、争在平时,在方方面面各行各业的工作中争当先进、创造一流业绩,奋力争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实现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新发展。

  把定位落实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上来

  “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这是广东人的口头禅,道出了紧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科学发展主题不动摇的实践真谛。广东始终立足省情实际,以坚定的意志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以创新的思路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先后抓住了发展经济特区、发展珠江三角洲、实行对外开放、完善市场经济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等多次重大的机遇,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提升,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实际成果体现创新优势的良好成效。

  把重点定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

  进一步加大深化改革攻坚力度,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千方百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争创新优势与调结构、促发展结合起来,抓好优化经济布局引领转型、突出现代服务业加速转型、加快城市现代化推进转型、扩大科学投入助推转型等工作重点,不断完善提升现代产业体系规划布局,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增创经济竞争力新优势。

  把关键放到抓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建设上来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长期困扰广东发展的一大难题。“率先、改革、创新”的发展定位,是广东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全省人民的共同意愿和责任担当。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了广东要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勇立潮头,争创发展新优势。“率先、改革、创新”的发展定位,使广东始终面对这样一种挑战:实践中无前例可援,必须继续大胆探索和创新。广东30多年来的改革发展,正是在自我加压中抢抓机遇,在攻坚克难中破浪前进。多年来广东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方针,不断加大对粤东、粤西、粤北的支持力度,逐渐出现了可喜的新变化。

  把根本落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

  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民生为导向的社会发展理念,集中力量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民生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抓紧推进“十件民生实事”,密切关注民生热点问题,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及时妥善处置各类劳资纠纷,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监督执法力度,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创建群众满意工程,增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