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步踏过旷野


  大步踏过旷野

  

  受得起刺激又善加利用以致奋发向上的人,一定有所成就。

  ——题记

  

  

  你想有赢得荣誉的幸运,先艰难地奋斗吧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想收获得先耕耘,想一夕成功天下皆知,得先十载寒窗苦读,想得奥运金牌,得先付出艰苦的训练代价。

  在这赚与赔之间,赢来与输去之间,潜藏着高度智慧。

  有人——

  赔上自己的灵魂,赚取虚浮的荣华。

  赔上自己的人格,赚取生意的利益。

  赔上道德的原则,赚得肉体的快乐。

  但也有人——

  赔上自己的热血,赚得民众的拥戴。

  赔上时间的工夫,赚得知识的半字。

  赔上肉体的苦痛,赚得良心的清白。

  在这一赚一赔、一赔一赚之间,划分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

  让我们跟国内UPS不间断电源的最大生产经营厂家广东省科普器材公司的当家人许祥焱总经理打个相识。

  话说1986年夏季,省科普开发实业总公司佛山分公司宣告成立。喜庆的气氛掩盖了这家公司前身遗留的68万元欠款及100多万元的贷款偿还利息。

  担任公司经理的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许祥焱,这位当过30年军医的转业军人,生就的一张略长的脸,由于寒风晓露和日晒,就像熟了的高粱穗子,红中透着黑。粗黑的长寿眉下那双眼睛不时地闪烁着机敏的光芒。其时许祥焱任职于市科委。当他看到有些科研单位端着金饭碗讨不到饭,听到科普开发中心濒于破产时,再也坐不住了,自愿承包这家国家不给一片瓦、一分钱的公司。时隔一年,他又拍板以同样的条件承包了总公司,即现在的省科普器材公司。

  创业之初只有几个人,加上陆续慕名投奔他的也不过20多人,为了稳定人心,急切需要改变公司的经营状况。在那时,炒美金、倒批文是聚财的“捷径”。老许却认准违法乱纪的事不干,不姓“科”的生意不做,就连清仓发现的一批新风衣和衬衫,他也不让卖。那时新技术革命的春风,掀起中国的计算机热。许祥焱瞄准时机,把国外刚刚问世的、保证计算机在断电时能迅速供电的不间断电源——UPS,推给计算机用户。

  创业阶段的含辛茹苦是难以言表的。没有资金作宣传广告,许祥焱便带着职工用行李车推着样机,在北京、上海、广州……挨家串户地向计算机用户示范操作,介绍宣传。起初人们对这新科技缺乏认识,表示怀疑。

  “我们用电脑多年了,没有这个配件也行。”

  “别拿这些没用的东西骗人。”

  ……

  他们把这从南方送来的科技春风拒之门外。但是许祥焱和他的同事们没有气馁,他们好像UPS一样,具有不间断的精神,步履艰难地一点点打开销路,使许多不识货的人开了窍。

  通过努力,他们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立了销售网,扩大了市场,只半年时间,公司就盈利46万元。

  1987年10月,许祥焱接管了因经营不善而亏损的广东省实业开发总公司,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改名为广东省科普器材公司。以小“吃”大,显示一个企业家的气魄和胆识。

  

  人生而具有创意,弃而不用就是暴殄天物

  

  UPS这一高科技产品很快被人们认识,市场热销。同时,海内外参与经营的公司亦多起来了,掀起了UPS商品大战。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许祥焱带领科普人大胆消化吸收国外技术,根据我国各地供电情况,对UPS进行了技术革新,并采取借鸡下蛋的方法,用别人的厂房和工人,生产自己的配件产品,获得成功。新配件产品质量稳定、返修率低,且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一半,深受国内用户喜爱。在此基础上,许祥焱果断决定成立了电源研究所,以生产一代、研制二代、构思三代为目标,除担负改进与提高老产品,为公司提供技术保障外,最重要的是研制和开发新产品,使科工贸有机结合的思路变为现实。

  为把企业建成名副其实的具有新型经营机制的企业,许祥焱在企业管理上又燃起三把火,一把火曰营销自主,让营销带动生产发展;二把火曰财务自主,让制度带着资金周转;三把火是人事自主,用政策制度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三把火燃旺的隆隆动力,驱使广东科普这趟列车朝着既定的方向高速前进。

  许祥焱带领科普公司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还有赖于企业的“重合同,守信用”。他说:“企业的信誉是企业的文化、精神面貌的一个重要体现。如果一个企业被人们认为是不讲信誉的单位,那么客户的订货量就会一落千丈,这个企业在市场上也不可能站稳脚跟。”老许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内蒙古有个单位买了台UPS,使用一年出了毛病,科普公司从来信中得知时已快过春节了。可老许还是马上派人乘飞机去北京转乘火车赶到内蒙古,一检查不过有个线头使用不当松动了。就为这个线头,往返旅差费花去了3000多元,一台UPS售价也不过几千元。有人说不值。但就是此举经内蒙古那家用户一宣传,报纸上一报道,又为科普公司赢得了内蒙古乃至全国的许多UPS用户。老许事后说,值与不值要往长远看,要有大市场的观念。

  

  一天走一小步,今天的脚印就是明天的勋章

  

  靠一项高科技产品起家,几年间一个亿元企业便迅速崛起。科技产品进入市场后,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广东省科普器材公司也因此而蒸蒸日上。这家开办时仅十来二十人的企业,如今,已发展到大专文化程度的员工占职工总数百分之七十五的数百名员工的企业,拥有4800多平方米的综合大楼,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厂房;设有电源研究所、光学研究所和科学保健研究所三个科研机构。从而使企业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和生产能力。年实现营销额达数亿元,人均创利税居全国同行前列。

  尤为难得的是,靠不断推出适销对路新产品的实力,全国各地的许许多多企业以加盟“科普”为幸事。一些企业,社会影响力本来并不大,但因销了“科普”的产品,顿时在当地身价倍增。现在,“科普”已在全国各省及港澳地区建立起数千个连锁式的销售网点,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科普”企业集团已初具规模。

  回顾与企业一同成长的峥嵘岁月,许祥焱深情说道:“人们都爱把市场比作战场。市场上充满你死我活的激烈争斗,因此,它是冷酷的。但市场作为社会商品流通的场所,它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情世态,并赋予企业以活力和生命,因此它又是多情的。”正是在这冷酷与多情的市场海洋里,许祥焱找到了交汇点,找到了机会,并巧妙地利用这一机会来完成有永恒价值的伟业,从而实现了企业——企业经营者的同步成长。

  成长很有滋味,不是吗?

  一天走一小步,今天的脚印就是明天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