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不应受制于欧美经济衰退


  近期欧美股市反复无常,大起大落,原因仍是美国、欧洲经济出现反复,主权债务危机此起彼伏。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之后,法国主权信用也面临下调的质疑,欧美经济似已出现衰退迹象。

  中国股市与之亦步亦趋。美国股市大涨,中国股市小幅收红,美国股市大跌,中国股市破位向下。美国股市成为中国股市的风向标,欧美经济震荡,成为中国股市的晴雨表。人们似乎习惯于看欧美股市的涨跌,来评论中国股市之涨跌。

  有人说:“9.11”是美国转折的起点。有人说: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才是美国走向衰退的开始。欧洲从冰岛、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开始,悲观的氛围弥漫开来,延烧至象西班牙、意大利这样的传统“列强”,甚至动摇到法国、德国的信用评级。日本受大地震、大海啸、核泄露的冲击,不论是危机求援,还是寻求经济出路,似乎都显得力不从心。日本政坛“十年九相”的奇观,也绝非表面民主政治所推动,其深层次原因,则是经济长期动荡、停滞、反复、衰退所形成的政治焦虑。局部战争、金融危机、自然灾难,共同作用,助力西方经济进入多事之秋。一度风光无限,引领潮流的欧美经济,似步入了盛极而衰的下降通道。

  现在断言欧美经济出现衰退或为时过早,但我们应有这样的心理准备。道理也简单,经济如同股市,没有只涨不跌!也没有只跌不涨!

  欧美经济,夕阳残照,其余晖仍有眩目与光彩的力量,但却无法阻挡其走向暗淡。这是一轮循环与趋势。也只有经过这样的阵痛,欧美经济才有希望迎接新一轮黎明。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欧美经济真的进入衰退周期,或步入长期的震荡、反复与调整,以转变经济模式,寻求经济的重生。中国的股市会否一直与之亦步亦趋,同起同落?

  我认为:中国股市不会长期受制于欧美经济的衰退。

  当今中国活跃的经济学家,大致可分两大派:一派是本土经济学家。一派是海归经济学家。本土派熟悉中国国情,但他们明显过于相信政策力量,遇到经济问题,他们总是希望政策加大调控力度,提倡加息、提高银行准备金率,扩大税收,限购,限售等等,并乐观预期政策效用,忽略市场力量。最典型的表现,是一批本土经济学者预期这轮政策调控初期,就预期高房价将下调30%——50%,结果呢?另一派是海归。他们爱西方教育,以西方经济理论说事儿。以欧美市场为标准评论中国经济与股市。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开放,海归队伍也日益壮大。政府决策与理论研究机构,也日益充实海归力量。在目前欧美经济出现衰退趋向时,中国股市仿佛没有了自己的根基,变成了欧美经济与股市震荡下行的影子。

  近期中国股市随欧美股市起落只是表面现象。中国股市向来听命于政策。在以抑制通胀,收缩资金为特点的政策调控大背景下,股市下跌有必然性。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与政策抗衡的逆市上涨。而欧美经济与股市震荡,是促使中国股市持续缩量下跌的外因,按马列哲学:内因起主导作用。促成中国股市持续下跌的内因,是政策调控。

  世界经济就象股市大盘。盘中有传统型的绩优蓝筹板块,也在新型价值成长型板块。欧美经济就象绩优蓝筹,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好似价值成长。二者有矛盾,又合作,相辅相成,此起彼伏,此涨彼消。股市中的价值蓝筹调整,对小盘成长股则可能是机会。世界资源是有限的,很多资源不可再生。发达国家一直是世界资源的最大消费者。它们步入调整或衰退,其消费能力也会弱化,这对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应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中国股市听命于政策已成惯。习惯成自然。政策调控的目的,是使经济增长更健康,更具持续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中国宏观调控达到了预期目标,就可视为中国股市由弱转强的契机。这样的逻辑,在过去的中国股市趋势判断中,可谓屡试不爽。

  已连续三天,沪深两市成交资金在1000亿以下,技术上讲下跌的动能几尽衰竭。

  政策调控仍在继续,欧美股市仍然动震不安,充满不确定性。据媒体报道,近期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却在悄然加仓。对此,应引起重视。股市下跌的时候,市场利空被扩大。但跌狠了、跌久了,跌过头了,人们反而会觉得无所谓了。股价偏离持股成本太远,反而会成为持股的力量。日子还得过。股票还要炒。那种不计后果,砸锅卖铁,自杀式的割肉行为,毕竟只是少数。这或也是大盘超跌,成交严重缩量的内在原因吧。

  短期股市仍将处在艰难时期。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说:“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我认为:中国股市不会长期受制于欧美经济的衰退。中国股市会象中国的经济一样,走自己独立的成长、发展之路。

  现在不易太过看空中国股市。希望在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