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
自去年以来,浙江省相继多次爆出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的事件,余波至今仍在震荡、发酵,浙江省相关部门高度关注。多数浙江医生感受到,今年打击药品回扣的“风头”越来越紧,为历次严厉之最。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黄卫东自杀,据知情人透露,黄卫东卷入的,是浙江省公安厅立案侦查的一起涉嫌商业贿赂案。(8月30日《西安晚报》)
看来浙江这次严打药品回扣动了真格,不仅打击的步子不见趋缓,反而在向纵深推进。因为作为拯救同类生命的一名医者,黄卫东以自杀的悲怆方式回避和对抗反商业贿赂,已足见他背负的问题有多沉,已足见有关部门严打的节奏变频。黄卫东案的源头,是今年2月所爆的“回扣门”事件。一名医药代表发帖曝光依达拉奉注射液回扣问题。医生每开一支,返还医生的回扣高达20元至25元。涉及浙医一院、浙医二院、省人民医院、杭州市中医院、宁波市二医院的200多名包括不少著名的医生。其中一名医生月入回扣32040元。
诚然,时下医生收药品回扣已激不起公众太多注意力了,因为就在大家身边,此类镜头便频现,而事涉“回扣医生”的医院往往百般辩解,不会轻易缴械承认医生收红包。卫生监管部门与医院往往履行一道固有程序: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走卫生部门和本院组织调查程序——保护医生就是保护医院——以期化解社会危机——平息似已点燃的民怨——最后往往还是不了了之”。这不足为怪,因为“药品回扣”是一综合病症,它折射出的是我们的医疗保障体制上的种种弊端,特别是国家有部门对药品管理已有失控迹象,所产生的矛盾因子积聚酿成不少医生收药品红包的局面。
比如医疗资源配制不合理,政府对大众卫生医疗投入长期不足,坚守职业操守的医生的付出与收入之间存在不小落差,评价与肯定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技术尖子的良性机制又长期疲沓,药品流通环节的监管长期缺失或虚置等。特别是,当前社会价值观的部分扭曲——钱几乎成了量化人生价值的惟一标尺。于此,包括以提高医技、救死扶伤为首要价值追求的医生,几乎都在为钱奔波,而社会价值与职业道德却被“奔丢”殆尽。尤其是,在一些典型问题出现时,将其当作“负面标本”公开解剖和医治的措施一直未到位,才酿成了这杯越聚越多的“药品回扣”的苦酒。
要惊醒迷途中人,就需首先拾起法律惩戒武器。当从法律途径从严顶格公开查处所有“回扣医生”。从以前同类事件惩处疲弱来看,当前亟待启动由独立于人情与利益之外的权威机构进各大医院查处的程序,力避“老子查儿子、仍是装样子”的究责怪圈。当然,若这次浙江处理200多名“回扣医生”是公正而严厉的,那么相关部门不妨将处理的过程、细节与所有涉案医生名字公告天下。加之“黄卫东之死”这剂惊醒医者灵魂的清醒剂的作用,以期扼制住“药品回扣”这股歪风。因为这样做,不仅能消解公众悬疑,还能起到以儆效尤、震慑后来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