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早上,北京、上海等地机场安检突然提高标准,安检时间延长,上午安检口出现大批旅客滞留,部分旅客因此误机。首都机场方面称,安检升级是相关部门统一部署,提醒旅客早到机场。
出于公共安全的需要,提升机场安检级别没有问题,乘客也应该能够理解。近年来,机场安检级别突然提升导致旅客滞留、误机的事件,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令乘客和社会不解的是,为什么安检级别提升不能提前告知,让乘客有所准备呢?
在很多和市民生活相关的事项上,很多城市已经能够做到预警和提前告知。比如,近来北京往往提前发布暴雨蓝色预警,这样市民能够提前安排自己的出行,而防汛机构也能早做准备,防止城市内涝。另外,一般来说,北京道路交通管制的情况也往往都提前告知市民,以便合理安排出行路线。而即便有些地段实行临时道路交通管制,交管部门也会及时通过广播、网络等渠道发布信息。
现在,越来越多的民众选择航空旅行,首都机场年客流量已经达到六七千万级别,每天进出的旅客几十万人,机场安检已经不是影响不大的小事。安检级别理应尽到提前告知的义务,或者向社会发布通知,或者通过航空公司通知到每一个乘客。
这样既方便了乘客,也方便了机场的安检工作,不至于让偌大的首都机场陷入拥堵、混乱、焦虑之中。像现在这样,机场只管安检,不管旅客误机,造成的损失是谁的呢?机场能否为旅客被耽误的飞行,乃至被误的商机负责吗?
现在的混乱状况,说明有些政府部门和机构,仍然要提高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准。公共安全政策要想执行地好,离不开公众的配合。更何况,有些公共安全政策可能会给民众带来很多不便,这更需要事先告知、说服。
据东方网的报道,根据国家民航局通知,从28日零时起,上海浦东、虹桥两机场开始实施2级安保。机场安检在凌晨悄悄升级,而公众却在呼呼大睡。不知道,为什么有关部门不能在公众入睡之前发布消息,不能便民通告一下呢?
过去很多事实证明,搞“半夜鸡叫”式的政策突袭,往往令民众措手不及,怨声载道还算好的,如果遭遇民众的消极抵制,那不知道又是多么尴尬的局面。有些公共政策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何必要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呢?
当然,这个事情也不排除是在下边的执行环节出了问题。机场和航空公司各有各的利益,在当下,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航空公司竞争激烈,而机场资源稀缺,所以,机场对航空公司以及乘客就很强势。因而,机场往往无视乘客和航空公司的利益,在安检环节,机场方面或许没有想到要对航空公司和乘客的利益损失负责。
事实上,机场如果意识到自己也是航空运输产业链上的一个服务环节,它的利益和航空公司的利益高度相关,那么,乘客就是不能得罪的。今后再遇到安检升级这样的情况,机场也就主动向航空公司通报,尽可能地向社会通报相关信息。
当然,即便是有关部门和机场不作为,那么,航空公司也不能和乘客们说一声吗?从技术手段上来说,将安检升级的消息通知到每一个乘客并不困难。航空公司都有乘客的电话,哪怕在凌晨,只要机场和航空公司有夜间值班人员,有应急机制,那么,在五六个小时的时间中,完全来得及给每个乘客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只要这些义务尽到了,航空公司不就少一份损失吗?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不知道为何,这些航空业的“大佬”们做起来,怎么这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