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生产力仓库与市场仓库


财富的生产力仓库与市场仓库
 
 
关键词:财富  财富仓库  生产力  奢侈品  市场
 
 要:引入财富生产力仓库及财富市场仓库概念并初步分析了它们的相关特点。
 
人类能够利用一定的条件创造出越来越多且质量也好的财富,研究如何将之有效地储蓄起来、并能在需要时方便地保值保量地(或基本公平地)变现使用,无疑是当代经济学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
狭义上讲的财富仓库一般是有形的物质性的,比如一间房子,一个地下储藏室等;广义上讲,财富仓库是能保存人类一切财富(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一种人造社会系统。
本文讨论两种主要财富仓库形式:市场仓库与生产力仓库。
 
1 财富市场仓库与生产力仓库简单定义
 
财富市场仓库:由成行成市的全部高档、耐用、高价格商品所组成的财富仓库。
财富生产力仓库:任何国家生产力系统本身就是一种财富仓库。
 
 
2 财富市场仓库的形成
 
看得见的财富仓库如粮仓,货栈等当然是财富仓库。一件艺术品算不算是一个财富仓库?
假定世界上还不存在所谓艺术品,有一个人自己首次创造出了一个东西,它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就是创造者自己觉得好玩而弄出来的“艺术品”,其它人也欣赏不了,那么它就不存在任何交换价值,对社会而言,它并不是什么财富,所以它也根本不可能承载任何社会价值,所以它也不可能是什么财富仓库。但它对创造者本人来说是财富。
 
渐渐地,有更多的人开始欣赏这件“艺术品”(简称为艺术品A),甚至于愿意用一定的其它财富来交换艺术品A,此时艺术品A就有了交换价值,当这种交换价值达到一定的市场均衡态时,人们就会对艺术品A的价值形成一种集体意向,任何人只要拥有了它,就相当于拥有了特定量价值的财富,所以对任何个人而言,艺术品A都算得上是一种财富仓库了。
对个人而言算财富仓库的东西,对社会(或国家)而言是否也算是财富仓库呢?
如果说个人是社会(国家)的一分子,似乎个人的财富仓库就是社会(国家)财富仓库的一部分,这样理解也有一定道理但还是过于简单了。
假定艺术品A值一亿人民币,有相当多的人知道这个行情,但无论它在什么人之间进行交易,社会(国家)财富既不会增一分,也不会减一分,财富只不过是在社会(国家)成员之间进行转移,将社会(国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时,只要这件艺术品不离开这个社会(国家),它就不会为社会(国家)多储藏一分钱,所以艺术品A对于一个封闭的社会(国家)整体而言,它是财富但不是财富仓库;但艺术品A对于个人而言既是财富也是财富仓库。
然而,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中,当这件艺术品可在各个社会(国家)之间进行交易时(有国际贸易行情时),它可以是各个社会(国家)的财富仓库。
由一件个人用品推广到n件个人用品:社会成员们各自拥有不同的财富,理论上讲它们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均衡货币价格,它们可以自由地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交换,但交换过程中,社会总财富既不增一分也不减一分,无论货币还是实物都只不过是在不同的社会成员间进行重新分布。所以这些财富对个人而言既是财富也是财富仓库,但对封闭的整个社会而言,它们只是财富而不是财富仓库。
除非这些财富在全世界各国间都形成了一种集体财富意向时,它们才可能是某一社会(或国家)的财富仓库。
 
在一个市场比较发达的社会中,任何单一财富,对个人而言,既是财富也是财富仓库。所以为国民们提供财富仓库的好办法之一就是尽可能培育市场,培育国民的财富集体意向,让每一个国民手中的财富彼此成为各自的财富仓库。这也许是国民财富仓库最重要的也是最普遍的类型(私有制经济体为主时较适合,公有制占主导时此结论不一定对)。这相当于是一种藏富于民的财富仓库,它就是本文定义的财富市场仓库。
一般日用品当然是财富,人们生活中不可一日缺乏,但它们相对说来是低值易耗品,正常经济态时作为财富仓库的功能非常弱,所以本文所指的财富市场仓库由成行成市的全部高档、耐用、高价格商品所组成。这些商品主要类型有奢侈品、艺术品等。
国家在培育市场财富仓库种类时要注意的是:高档、耐用、高价格这三个条件都要具备。此处特别用住房这种特殊商品来说明之。当住房作为民生必须品时,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价格限量性地分配给每位国民既有效率又兼顾了公平;只宜将那些高档高价格房屋作为一种市场财富仓库来培育。
市场仓库对财富的容量有多大?这取决于各种高档、耐用、高价格商品的存量,也取决于国民们的财富集体意向。
 
3 财富生产力仓库的形成
 
社会生产力系统可以被看作为是一个广义的巨大财富仓库。从生产力的定义上讲它是国民产出商品的能力,它是财富源泉之一,人们不会消费生产力本身,但没有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人们就无法获得想要的商品,为了获得人们想要的商品,人们愿意将一定量的财富用来建设和维护这个生产力系统,这种建设维护成本财富就可以理解为暂时性地存入了生产力系统之中;当人们需要时,国民们就可用这个生产力系统对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加工,进而产出商品,产出商品价值中就有一部分是这个生产力系统的转移价值(比如机器折旧等),这部分转移价值相当于当初存放在这个仓库中的建设成本财富价值。此时,人们从生产力仓库中取出了原来存放的财富。
 
生产力系统这个仓库由什么组成?硬件上讲当然是道桥、车船、厂房、机器设备等,软件上讲既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制度,也包括公安、国防、金融、政治、法律等…当然,当人们用财富来建设这个庞大的社会生产力体系的同时,也会获得一些效用。比如在发展教育事业时,受教育者就已经获得了学习的快乐;在发展文化事业的过程中,国民们不仅文化素质得到提高,也同时获得了高级的文明享受。
 
生产力系统对于社会而言,它既是财富也是财富仓库,对于社会成员而言,它只是一种财富仓库。任何社会都有相对应的生产力系统,社会成员们不可能去消费生产力系统本身,但他们消费的一切商品均源于其生产力系统。当人们在其特定生产力系统中用劳动进行商品生产而产出商品时,其中的一部分商品价值就是生产力系统的转移价值,这就相当于人们将曾经存放在社会生产力系统中的财富,在需要时取出一部分来用。所以社会生产力系统可以被视为是一种财富仓库,这个仓库为整个社会储藏财富。
 
4 财富生产力仓库和市场仓库功能再分析
 
财富市场仓库中有产出能力的财富仓库可以为社会增加财富量,没有产出能力的市场仓库只储藏财富而不增减财富,它在国民间交易后,只是一种货币与物的重新分布,这种重新分布可以消化部分热钱(以物换钱者可能已经想好了货币的去向),但无法为社会上的全部热钱找到储藏地(以物换钱者没想好货币的去向,钱仍是热钱状态)。而生产力仓库不仅能“储藏”大量财富,还能增值财富,人们存放一单位价值的财富到生产力系统这个财富仓库中,日后可以取出大于一单位价值量的财富,人类经济增长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任何国家要发展强大,不注重其生产力系统的建设都是不可想象的。生产力系统的升级要投入大量财富,这种投入就相当于社会财富的存放,所以它可以为大量“多余”的热钱财富找到储藏地。
当然了,特定时期中,生产力仓库的容量也是有限的,过多的财富存放,将导致总体效率低下,比如产能过剩时还要盲目地重复投资而不是调整结构就会造成投资的浪费。此时的重复投资就是超出仓库容量而存放过多的财富,它会造成整体存放效率的变低。此时的调整结构就相当于扩展生产力仓库的库容或者说是在调整仓库的空间结构。
 
一个国家在发展初期,百废待兴,经济增长空间很大,似乎有多少钱都不够用,此时的生产力仓库容量很大。在不太影响国民们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国民们有大量进行投资建设的动机,此时的消费不是主要问题,供给会自动产生需求,储蓄和节俭将被视为美德。此时期的货币存贷实际利率一般比较高。
当一国财富大量积累,产能过剩,消费不足,达到一个比较富裕阶段时或正处在一个产业升级前夜,旧的生产力仓库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供国民们储藏财富了,新的生产力仓库建设方案还不明朗,此时若还要简单地重复投资就不明智了,储蓄和节俭就不再是美德了,适度地消费反到会成为经济和谐运转的动力。此时期的货币存贷实际利率一般比较低甚至为负。此时的广义存量货币M2中的现钞比例就会减小,经济体内货币总体的平均流通速度就会变慢。弗里德曼研究美国货币史的结论支持此推论。我国近一二十年来的经济实践也符合此规律。
 
理论上讲生产力仓库的远期财富容量几乎是无穷的,因为生产力系统的升级是没有止境的;但现实经济实践中有个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协调问题,也有代际间的公平问题,国民创造的财富到底如何分配,既取决于国民的忍耐和预期,也取决于与世界各国的竞争态势。
和平时期、且国家相对强大时,国民们因没有多少竞争压力可能会较倾向于享受,不愿意让国家拿走较多财富份额用于公共的生产力系统建设;灾变时期或其它国家相对强大时,国民们因抗灾及竞争压力不得不暂时牺牲眼前利益,为了国家长远利益而放弃一定的眼前财富份额。
 国家生产力系统不宜由任何个人所掌控,它本质上应当是全民公共财富,且还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公共财富。这种特殊公共财富中的关键要素一旦被少数人所控制(比如封建社会中经常出现的土地大规模兼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生产力仓库中主要应当存放国民公共财富。但当公共财富有限且个人财富又没有足够仓库存放时,可以公债形式等(绝对不能以股份形式)将个人财富暂时存放到国家生产力仓库中。
不难从此处看到:任何国家都存在一个国富与民富的合理均衡性问题,我的基本推论是:在不太影响居民现实收入及消费的前提下,财富尽可能地向国家公有集中,更有利于政府高效调控经济、更有利于公有生产力系统的建设与维护、也更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5 储藏财富价值量的相对变化
 
没有人可以保证某种财富的价值永远不变,人们总是根据所处客观环境条件及其主观判断及消费偏好来组织财富的生产和积累。突然的灾变(如战争或大的自然灾害等)或重大科技突破等都可能打破原来平衡的财富生态。紧急时期,平时很有价值的艺术品或金玉珠宝等有可能分文不值,而平常十分廉价的食品药品等却可能身价百倍。所以人们在财富的积累过程中,所能期望的只能是相对的安全或相对的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