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花卉
鲁迅是个花卉爱好者,在少年时代,他就很喜欢养花。他搜集过许多花谱,买过很多花书,象《花镜》、《兰惠同心录》、《广群芳谱》等古书,鲁迅都认真涉猎过。后来,鲁迅在《阿长和山海经》这篇文章里还回忆过这段往事:“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有些书买不到,他就动手抄,抄得很工整,还结合几个本子认真校对,并改正了其中的一些错误。比如《花镜》上说,映山红“须以本山土雍始活”。鲁迅批注说,这种花“性喜燥,不宜多浇,即不以本山土栽亦活。”鲁迅种花多年,他亲手种植过的花就有映山红、石竹、盆竹、平地木、万年青、黄杨、栀子、佛拳、月季、虎耳草、巧角荷花、雨过天晴、芸香花、大金黄、蝴蝶花、吉祥草、萱花、金钱石菖蒲、夜姣姣、鸡冠花、凤仙花、郁李、刺梅、榆梅、紫白丁香等三十多种。鲁迅非但知道上述花草的栽培方法,而且还进一步把它们加以分类,确定名称。并且拿《花镜》之类的工具书来作参考,查考它们是一些什么样性质的植物。每逢种一种新花草,他总喜欢在花盆里插上一根竹签,写明这植物的名称。每年草花收籽,他就用纸包好,写上名称,收藏起来,准备明年再种。
青年朝代的鲁迅特别喜欢采集花卉等植物标本,在他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生物时,他时常和学生们一起到孤山、葛岭、北高峰一带去采集植物标本。仅仅在一九一零年,就采集了七十一种,并加以研究。鲁迅认为当时在中国要研究自然科学,缺乏应有的设备,只有植物可以随时采集,还算比较方便,因此他鼓励学生们研究花卉,研究其它植物。当时鲁迅所做的,和他指导学生们去做的,主要是采集、记录、保存等分类学的工作。在《辛亥游录》一文中,鲁迅还记载了他与其三弟周建人在绍兴采制植物标本的两件事:有一次,鲁迅约周建人出城六七里,到大禹陵后面的会稽山采集了两种植物,后来又攀上陡峭的山崖,采到一株叫“一叶兰”的稀有植物;还有一次,鲁迅偕周建人同往镇塘殿观海潮,潮过雨霁,鲁迅意外发现芦荡中有一种名叫“野菰”的植物,正开着紫花,他就踏进泥塘采了几株,皮肤却让芦叶划破了。鲁迅把植物采来之后,先把枝条剪成适当的长短,又把一张报纸裁开,再对折拢来,然后把整株的植物和剪好的枝条,夹在报纸中间,同时夹入一张字条,写明植物的分类学上的名称、采集的地点和日期。最后又在一张夹纸的上下,衬上几张四开报纸,用简便的木制夹板夹住,放在阳光下晒干,从而制成为标本。
鲁迅这种酷爱花卉草木的感情,老而愈笃。晚年,他定居上海大陆新村九号时,还特地在门前小院内种上了夹竹桃、石榴、紫荆、桃花等。正因为鲁迅对花卉的热爱,使他掌握了相当渊博的花卉知识,且能在他的小说、散文、杂文中运用自如,以增添文章的风采和生活的情趣。
鲁迅还喜欢借助花卉寄托情怀。在他二十岁时,他写过《莲蓬人》,诗云:“菱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象濂溪称净植,莫随殘叶堕寒塘。”作者借助莲蓬来喻人,咏物中抒发了自己的纯洁、高尚、朴素、坚定的思想感情。鲁迅喜爱梅花,尤其欣赏“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的高风亮节。为此,还特地请他的一位远房亲戚为他刻了一方篆文石章,文曰:“只有梅花是知己”。鲁迅虽然爱花,但对革命烈士的感情更深。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曾说过:“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
鲁迅与花卉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