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指中外谈
一
戒指是人类古代文化的象征。
早在古埃及文明中期(约公元前2060—1785年),人们就已经有了佩戴戒指的习惯。由于古埃及人将甲虫视为“永恒的生命”的象征,又把它视为太阳神“瑞”(Re)的标志,所以他们常常模仿甲虫的形状制成戒指,寓意吉祥。古埃及人还把戒指视作权力的象征,法老作为权力的标志交给约瑟的象征就是一个金戒指。。古埃及人戴戒指曾以多为尊,以多为美。古埃及十八王朝的君主,两手共戴有12枚戒指,左手3枚,右手9枚。当时人们认为左手是具有戴戒指资格的手,并把左手中指称为“婚环指”。平民百姓因为地位低微,即使有戒指可戴,一般就戴在左手中指上。
在战事频仍的古罗马社会,将士们用镶嵌了宝石的银戒指当作护身符,作战起来非常英勇。贵族们除了佩戴金戒指外,还有镶嵌红宝石的戒指,因为闪耀着鲜红光芒的红宝石是富贵和荣耀的象征。国王们在自己的戒指上铭刻皇家纹章的印记,称为印记戒指,这是国王传达命令时的信物。有的国王还利用戒指装藏剧毒物,以便情况紧急时咬破护膜服毒自杀。古罗马人戴戒指也崇尚以多为贵,奴隶主贵族除两手的中指外,其它8个手指都戴着戒指,甚至每个手指关节上下分别有两枚戒指,威尼斯人甚至把戒指戴在脚的小趾上,并让脚趾露在鞋外。在不同的季节和时节,富裕的罗马贵族还讲究佩戴不同的戒指。例如:在冬季佩戴沉重大方的青铜戒指,夏季佩戴轻巧的金戒指。在生日的酒会上,亲友们一面举杯痛饮,一面赠送戒指,祝贺生日欢乐,所以生日戒指又称饮酒戒指。新娘结婚进入洞房时,他的婆婆还要赠送新娘一只钥匙戒指,戒指上附属的钥匙是用来开启家庭住宅门锁的。如果弄丢了钥匙戒指,那就要被世人讥笑,认为是件见不得人的丑事!
在中世纪,基督教统治了整个欧洲,从至高无上的教皇到盘踞在各个教区的大主教及主教们,都拥有大量名贵的钻石戒指。教会认为,贵重的蓝宝石戒指象征上帝的爱和力量,也代表主教们终身忠于职守,为人纯洁,宽恕而高雅,因而只有圣职人员才能够佩戴它。教皇佩戴的镶嵌巨大宝石的戒指,造型厚重,代表了至高无上的权威。由于这种戒指名贵者价值连城,在罗马教皇西古斯图四世逝世后举行葬礼时,教会还特地派专人守护遗体,以防有人盗窃他的蓝宝石戒指。
自然也有不受人们欢迎的戒指,这就是葬礼戒指。葬礼戒指是在国王和王后死后,在葬礼上分赠给贵族们的,所以又叫哀悼戒指。后来,当尸体停放在殡仪馆、医院的太平间时,亲友们把顶端装饰骷髅图案和“终结”字样的哀悼戒指佩戴在死者的手指上,或者陪葬在坟墓里,用来庇护死者的魂灵。
二
把戒指作为订婚或结婚的纪念品,是世界通行的风俗。在古埃及,不加任何装饰的平滑的金戒指象征着永恒、忠诚,是新郎在婚礼清晨赠送给新娘的礼物,它表达了丈夫对妻子的信任。在古罗马,青年男女之所以把戒指作为恪守信约的定情物,是基于戒指轻便易携,特别是它制成的圆圈连接在一起而没有裂缝,意味着圆满和永久的考虑。最初,古罗马人的订婚戒指用的是不加修饰的小铁环,以后,才慢慢出现用铜、银、金制作的戒指。佩戴金戒指原来是古罗马执政官或元老院的特权,普通百姓不能染指。后来法律放松,一般人才拥有了佩戴金戒指的自由。当时有一位学者说:“金代表高贵和永不变质,因此金戒指也就代表结婚双方的慷慨、诚恳和永恒。”不过,现在西方人的订婚戒指大多镶嵌钻石和珍珠的,它象征着纯洁无暇而坚贞、忠诚的爱情。
古代结婚还盛行一种做法,将其爱人的头发放在戒指里,表示朝朝暮暮永不分离。也有人把爱情的誓言刻在戒指上,称之为“爱的箴言“。有时,新娘在婚礼上还将铭刻印记的婚礼结婚戒指,分赠给参加婚礼的贵妇。如19世纪英国女皇维多利亚在她豪华、庄重的婚礼上,向贵妇们赠送了70多只婚礼纪念戒指,一时传为美谈。人称“处女女王”的伊莉莎白一世,虽然终身未曾结过婚,居然却拥有许多华贵的“结婚”戒指。其中有一枚刻有女王浮雕像、镶着一块古代缟玛瑙的戒指最为名贵。女王晚年特地把这枚戒指赐给她最为宠爱的埃塞克对伯爵,并对伯爵许诺说:“往后不管你受到什么刑罚,凭我这枚戒指就可获得赦免。”后来伯爵犯了罪,被女王的政敌诺琴加姆夫人判了死刑。当女王听到这个消息时,愤怒不平地说:“即使上帝能宽恕她,我也不能容忍她!”
至于结婚仪式上对婚戒加以祝福授予夫妇双方的习俗,是从11世纪开始的。也是从那时起,把婚戒戴在左手无名指上就相沿成习。据说人们相信无名指的神经直通心脏,因而爱是发自真心的。若订婚戒指与结婚戒指一起佩戴的话,一般习惯把结婚戒指戴在内侧,因为它是正式的,而把订婚戒指戴在外侧。今天的人们,除了可以通过姑娘戴在左手无名指上的戒指这一标志区别已婚者外,倘若发现某姑娘把戒指戴在右手上,则可辨明其尚未结婚。修女则把戒指戴在右手的无名指上,表示她永远把爱情献给上帝。
三
我国戒指的起源据说是在殷商之末。《物源》记载:“纣作翠翘、金细、指环。”可能是因为纣王荒淫无道,后人便把许多装饰和奢侈品都推给他做发明人。不过从这些记述来看,商代已出现戴戒指的风俗了。
我国古人戴戒指的最初意义,似乎是宫廷中识别后妃是否被皇帝临幸的一种特殊标志。东汉经学家郑玄在他对《诗经》的笺注中说:“后妃群妾,以礼御于君所。女史书其日月,授之以缳,当御者著左,既御者著右。”《五经要义》也说:“古者后妃群妾,进御于君,所当御者,以银缳进之,娠(指怀孕)则以金缳退之。进者著右手,退者著左手,今之指环是也。”上面两说的主要意思是,假如后妃左手戴金环,就有“皇帝勿近”之意。也就是说,这时戒指含有“戒止”的意义了。
至于把戒指作为婚姻标记的风俗,据说是南北朝时期从西域传入。《晋书·西戎传》载:“大宛俗,娶妇先以金同心指环为聘。”而把戒指作为饰物用,大概是在明代以后的事。明朝《三余赘笔》一书写道:“今世俗用金银为环,,置于妇人之间,谓之戒指。”那时候戴戒指作为饰物,似乎只限于妇女。直到清代,男人才开始戴戒指。清人王应奎的《柳南随笔·续笔》对此有所论及。
我国古人制作戒指的质料,历代有所不同,汉以前以铜为主,银次之,汉以后种类渐多。沈约《俗说》记载:“晋哀帝王皇后有一紫磨金指环。”这是真金指环。唐代还有翡翠指环和玛瑙指环。
现今的戒指品种,可谓美轮美奂。它可以切割玻璃,还可作指南针。在美国还有一种镶嵌有高倍放大镜的戒指,可供阅读细小字迹和观察细微物品。我国著名的收藏家陈保定先生,则珍藏有一枚算盘戒指,戒指的正面上,有一架能拨动的7档49珠的微型算盘。
戒指中外谈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