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邮集团是第二“铁道部”?
● 陈 宏
2010年中国邮政集团跻身世界500强,盈利13.06亿美元。 (吕建设/CFP/图)
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国上榜公司达69家,中国邮政集团公司(China Post Group)列第342位,营业收入28,093.6 (百万美元),利润1,306.9(百万美元)。从新中国成立至今,邮政体制曾几经变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而今作为世界500强的中邮集团,即使是普遍服务账目也不曾公开过,居然至今拿着国家各种名目的补贴并享受市场竞争没有的特殊政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特别强调:“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此,我们要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加快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的改革步伐,“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加快推进邮政体制改革,无疑是中国改革的关键突破口之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有关专家曾经指出,中国在保增长的同时,要在反垄断领域进行改革,实现垄断领域实质性改革突破。专家认为,铁路体制的改革首当其冲。同时认为,除铁路体制改革以外,深化民航改革和邮政体制改革也至关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也曾指出,世界各国邮政体制改革的趋势是推进政企分开,实行公司化和产权多元化,甚至民营化;通过立法,分阶段缩小甚至逐步取消邮政专营,放开邮政市场,鼓励公平竞争。
中邮集团拥有一个近似于铁道部的封闭体制,是改革不彻底的产物,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沉重,企业内部弊端丛生,民生堪忧。中邮集团一年收入一千个亿,国家去年还明补邮政149个亿,这样庞大的资金流,尚不包括各级政府对中邮集团有别于民企的种种优惠政策。多年以来,邮政普遍服务亏损评价体系尚未建立,邮政普遍服务成本难以摸清实际情况,财政补贴预算与邮政普遍服务账目、邮政普遍服务水平、中邮集团“三公”消费状况等不能准确挂钩。
从外国邮政改革的效果看,那些积极打破邮政垄断、在邮政业内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国家的邮政运行效率最高,效益最好。根据欧盟有关规定,到2011年欧盟国家的邮政市场必须全面开放。靠竞争而不是靠保护来发展邮政,已成为国际潮流。德国邮政(Deutsche Post)名列世界500强前100位,2011年列93位,2010年列86位。中国邮政从经营体制上落后德国邮政10年,从效益排位上落后249位。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德国邮政与德国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地位相匹配,现代化程度和服务水平都很高,有不少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中国深化改革和全面开放,经济地位不断上升成为世界第2大经济体,而中国邮政的改革和发展步伐却极为缓慢。如何借鉴德国经验以推进中国邮政改革发展成为一项重大课题。
当前,邮政普遍服务基金尚未出台,已遭遇一致反对,缺乏民意的政策不能硬行出台,得罪民企不说,10多个亿基金还不够邮政打个喷嚏。中邮集团的“三公”及各类收支补贴应公布使用去向,方能服众。也有专家认为,邮政普遍服务基金无权对民企征收。我国《立法法》是针对立法活动和立法权限的一部规范“法律”的法律,第八条第六项明确规定:针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必须制定法律。按照《立法法》的规定,必须由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法律形式的规范,否则无权向民营快递企业征收这一基金。
当前,要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以通信邮政行业等领域为突破口,加快国企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并加强调研审计工作,加大制度反腐力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能让中邮集团成为第二“铁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