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融资——奔向纳斯达克》相比,资本运营专家安迪•樊的新作《融资:奔向华尔街》显然更受欢迎,且赢得了大批名人的推荐和读者的追捧。究其原因,我想不外乎两点,首先,《融资——奔向纳斯达克》讲的是登陆纳斯达克市场前可以进行融资的美国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板:OTCBB。而这个OTCBB,中国读者大都未曾听说,远不如纳斯达克和道琼斯、纽交所被人们所熟知。其次,《融资:奔向华尔街》所提到的中国公司大家都耳熟能详,百度新浪盛大新东方等一批明星企业的成功案例,还有创造优酷当当上市新神话的纽交所上市规则解读,而安迪•樊在《融资——奔向纳斯达克》中,所列举的更多是选择OTCBB失败的例子。中国的读者、企业经营者都喜欢看成功的案例,一向不喜欢听人唠叨失败的教训,我想,安迪•樊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终于让自己也成为了畅销书的作者。
然而,华尔街的财富神话如何造就,是不是也是以迎合读者的方式来迎合投资者,却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投其所好,自古就是商人的逻辑,启迪和教育民众,也不是商人的职责,更重要的是,最好的教育就是挫折,如果投资者的贪欲不过分膨胀,高盛也没有太多的办法榨取你的财富。在某种程度上,华尔街或者高盛,如同资本本身一样,它所追求的是自身的增殖,为了这一点,和谁合作都可以。华尔街的阴谋,是对付暴力和贪婪的一种保护措施——如同《让子弹飞》中的汤师爷,不够硬就只有识时务,否则死路一条。但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或老百姓,由于华尔街转嫁自身危机而带来的金融风暴,却是压垮社会现存体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高盛在中国》格外引人关注,这个以犹太人为主的投资集团,在华尔街的危机中毫发无伤,同时又是欧元危机的始作俑者,在中国从投资生猪到创造中国国企历史上第一个债务重组项目,从太子奶、联想、吉利到工商银行、中航油,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大型国企,高盛都有办法设计一个复杂的圈套,最终的结果是——他自己多少获利,合作方稍一不慎就洪水滔天。但对于资金的渴望、对于公司品牌和增长速度的需求,又迫使很多公司争先走上华尔街,在我看来,华尔街与中国上市公司的博弈,才刚刚开始。宣扬高盛的阴谋,和目前华尔街做空中国概念股一样,都有妖魔化的成分,源于彼此观念的冲突和彼此建立信任的艰难。
回到大家都看起来比较光明的IT产业,Google时代和苹果的Iphone的火爆,多少让我们感受到了信息时代的便捷和透明,也就是这样的企业,华尔街和中国消费者都投赞成票。与金融总和阴谋、战争相关不同的是,IT产业的口号是“活着就要改变世界”。《苹果的哲学》一书的副标题为——乔布斯给中国CEO的四堂必修课,在我看来,与其说是讲述苹果作为企业的成功经验,倒不如说是在传递一种未来的生活方式和生存体验。对于中国的ceo来说,学会管理并不困难,但要能创造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并以此建立自己的品牌和粉丝,就很难做到了,而如果像乔布斯一样成为一种符号,形成一种哲学和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需要提高的就不仅是自己的技术与管理,更重要的,是人格魅力的形成和精神领袖所具备的改变世界未来而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勇气。
同样,在Google时代,云计算和维基经济学的观念也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在互联网上通过最简单的方式获取信息和资料,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哪怕天各一方,却能为一个项目或创意共同努力——如同找到合奏“笑傲江湖”的知己,工作与生活都可以在家中或度假的胜地完成,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比华尔街的财富神话更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我们的努力,这种生活方式将不会是传奇或梦想,也不是幸运的少数人的专利,它将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
华尔街的神话与高盛的阴谋
评论
2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