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薛兆丰“适当放宽生乳国标”的逻辑
看2011、07、25的《经济观察报》第51版刊登的薛兆丰专栏文章《缺奶、淡奶、浓奶与毒奶》,他体谅政府放宽生乳国标,是在缺奶、淡奶与毒奶之间做选择,换言之,提高标准,就可能缺奶,放宽标准,则可能有毒奶,但毕竟有奶。
这个推论,薛找了一个“历史对照样本”:90年代,中国人没奶喝,是因为当时没散户养奶牛,企业垄断,标准高,所以没奶。其实,“当时没散户养奶牛、企业垄断”说的没错,说“因为标准高而导致90年代没奶喝”是他妈的瞎说。问题就在这,这就是薛兆丰故意在不经意间找的一个逻辑起点,一个根本靠不住的逻辑起点,然后就有他那番看似很深奥、很学术、很经济学的推论,关键是,很贴心,贴监管者的心、贴蒙牛的心。
他这样的遮人耳目的贴心小棉袄学术,具有跨行业的示范性,制造业的污染、医药业的乱象,都可以从这种土匪理论中找到依据:民众要么接受这样的“供给”,要么饿死。
回到没奶喝的逻辑、历史渊源,乃是因为毛时代“割资本主义尾巴”留下的惯性局面,根本不是因为高标准。这个局面也是可以推论到很多领域的(不是所有领域)。如今要提高生乳标准,可以由有竞争力的企业互相竞争着提升,既不应该由政府贸然提升,更不能由政府故意降低。
话不多说,经济学家故意罔顾事实而装他妈深刻,害人不浅。
质疑薛兆丰“适当放宽生乳国标”的逻辑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