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和塾:稻盛和夫的世界道场


  8个塾生的报告、稻盛的点评,以及稻盛和夫的主报告,给与会者传递着一种深厚的正道:回到人性的原点,从那里激发集聚能量,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7月4日,踏上日本,参加于次日在横滨举行的盛和塾世界大会。在东京成田机场,冷冷清清的入关检验大厅,只有我们这一班飞机的人员。记得1988年首次访日,成田机场拥挤异常。看来,日本地震海啸核危机的余波还远没有过去。在这样的情势下,召开3500人参加的“盛和塾世界大会”,稻盛和夫要向日本以及全球商界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呢?

  7月6日下午,3500名与会者期盼已久的稻盛和夫演讲开始了。这个80岁的老人,两天会议中一直坐在主席台上。每个点评都恰到好处,妙趣横生。会议间歇休息,又有不少塾生去跟他见面照相。前一天晚上还要在持续三个多小时的宴会上接受合影与交流。他坐了下来,全场鸦雀无声。

  稻盛去年开始接手日航,赤手空拳开始了重建。唯一凭借的是他的经营哲学。与员工共有经营哲学,是重中之重。有些人以自由世界反对集体意识。稻盛和夫坚定地认为,如果你真想使员工幸福,真想使企业发展,就必须给公司员工植入一种公司一体的新意识。这也是京瓷发展至今最为本质的东西。在日航重建过程中,为了让员工分享这种哲学,他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共享哲学包含四大要素:一是企业行为规范所遵循的伦理;二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特定目标所必需的思维方式;三是企业优秀的品格该有怎样的思维方式;四是作为上面三点的概括,作为人该有怎样的思维方式,为了度过美好人生所需要的人生真理。在稻盛看来,这四个要素不可或缺,重中之重是回到人生的原点。

  组织这次世界大会,稻盛和夫心系日本深刻的危机。经济低迷之下,稻盛和夫重点与大家分享了他哲学中战胜困难的八个要点:贯彻正道;从正面迎击困难;垂直攀登;坚忍不拔的意志;突破壁障;把知识提高至见识,把见识提高至胆识;穿越岩石般坚强的意志;燃烧的斗魂。稻盛还特别提起西乡隆盛的两句话,给日本企业家鼓劲:“行正道者必遇困厄。无论身处何等艰难之地,无论事之成败,身之生死,志不稍移也。”“行正道者,天下共毁之,不足为耻。天下共誉之,不足为荣。”

  日本企业家有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指引道路,真是幸事。

  尽管现实困难重重,盛和塾世界大会,却传递出一种清新向上的能量。8个塾生的报告、稻盛的点评,以及稻盛和夫的主报告,给与会者传递着一种深厚的正道:回到人性的原点,从那里激发集聚能量,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由“信”而生的正能量

  回到“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个原点,是稻盛哲学的基础。在稻盛那里,这个人性原点就是人类一代一代熏习而成的一些善恶是非的基本伦理。

  一个80岁的老人,往台上一坐,就有非比寻常的领袖魅力,就有一种强大的气场,一下子就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稻盛这种魅力和气场背后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呢?

  是“信”!是稻盛在50多年的经营中所确立的“信”。稻盛被众多粉丝所“信”,他的被信、互信、信人和自信,尤其是他深入骨髓的自信,形成了一个强大无比的气场,使得稻盛周身散发出一种高能量的领袖魅力。

  在稻盛自信的背后,我以为,是他刻骨铭心的敬畏和尊重——尊重“人之所蹈”,坚守正道;尊重“人之所得”,让员工获得物质和精神双丰收;尊重“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尊重“人之所宜”,利他;尊重“人之所履”,一事一规矩。“道德仁义礼”五者为一体的整体呈现,就是我们所能够看到的“信”了。可见,“信”的背后有一个完整的架构和次第。要想“立信”,就要在这五个层面上下功夫。

  会下涌动的热流

  3500人的会场,没有手机声响,秩序井然。甚至中午吃饭也是一绝。12时35分休会,3500号人按顺序离开主会场,往吃饭大厅里移动。从两个大门分两队进入大厅,在一个服务员的引导下,一直到最里面的桌子排着坐下,每桌10人,一个座位不漏。桌上已摆好快餐便当和一份饮料。我们排在中部,到吃饭结束出了餐厅大门,也就13时。效率之高,令人瞠目。日本人的秩序和效率是一个可怕的力量!国内同样规模甚至规模小得多的会议,就餐就是个大问题。太多人自作主张,喜欢熟人坐在一起,抢个位子坐下,却使得整体入座速度慢了下来。也没法做到可丁可卯每个位置都有人坐。

  与会的120多位中国企业家,也同样被灌了能量。偌大的会场,弥漫着一种纯静的气息,给每一个入场的人创造了一种静心的机会。在稻盛和夫形成的道场里,随便三两个人走在一起,就会彼此敞开心扉交流着最能触及内心的感受。会下的这种自由组合讨论,让人应接不暇。

  中国企业家交流更多的是中国企业的探索和创造。贵阳文景酒业公司董事长姜忠喆认为,作报告的日本企业家恪守的还是传统做企业的办法,在创新上做得还不够。当然,仅就发言的塾生来评论日本中小企业,显然有失公允,但中国企业家的积极思索确有价值。

  广州弘德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智,也关注到日本企业家创新不够这个点。他说,日本企业家并没有一个实质的转变:从工业时代的价值链,到网络时代的价值网。

  价值网是由客户、供应商、合作企业和它们之间的信息流构成的动态网络。它是由真实的顾客需求所触发,能够快速可靠地对顾客偏好作出反应的一个网状架构。价值网的概念突破了原有价值链的范畴,它从更大的范围内根据顾客需求来组成一个由各个相互协作企业所构成的虚拟价值网。之所以称之为价值网是因为它为所有参与者:企业、供应商和顾客都提供价值,并且参与者之间是基于相互协作的、数字化的网络而运作的。

  北京富基融通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颜艳春,大胆地预言,社交网络就像一场静悄悄的日本海啸,一开始浪高只有 5厘米,毫无席卷之象;但它必将以排山倒海之势,卷起惊涛骇浪,横扫陆地上一切传统力量,改写未来人类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版图。而在社交网络中已经孕育而生的社交购物,正在成为电子商务的下一个大潮,消费品和零售行业能够从容迎接这场海啸吗? 我们似乎还没有做好拥抱这场海啸的准备。他说从发言的日本企业家看,日本公司显然也没有做好准备。

  思索并行动着,中国企业家对经营场域及经营模式的不倦探索,让人钦佩。应该说,这也正是中国公司的希望所在。

  盛和塾简介:

  1983年京都一部分青年企业家希望稻盛先生向他们传授经营知识和经营思想,自发组织了“盛友塾”,不久改名为“盛和塾”,取事业隆盛的“盛”,人德和合的“和”两个字,又恰与“稻盛和夫”名字中间两字相一致。“盛友塾”刚成立时只有25名会员,现在“盛和塾”已发展到61个分塾,除日本外,美国、巴西、中国都有了分塾,塾生总数已超过7000人,自2010年起,稻盛和夫公司作为中国管理总部,在中国各地设立稻盛和夫经营研究中心(同日本盛和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