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贝恩资本为秃鹰是误读PE


  近期,围绕黄光裕家族为代表的大股东势力与陈晓等为代表的管理层对国美控制权的争夺战,各方在短短数月内,使劲各路招数,情节也是跌宕起伏。无论结果如何,这起案例已然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史的经典片段,载入资本史册。

  在这期间,挺黄派与挺陈派各路人马齐聚,旗帜鲜明,唇枪舌战,资本的较量也在其间尽显其能,其中涉及到的商业道德话题、民族企业与资本的角利等等话题,足够商学院撰写一本厚厚的教材。

  这里要说的是,在这场争夺战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外资PE基金贝恩资本始终处于舆论的封口浪尖上,从09年的巨资注入陷入困境中的国美,再到6月份宣布与陈晓结盟,争取董事会既定席位,再到后来以债转股方式与管理层捆绑,正式加入到争夺系列,贝恩资本始终坚定的在谋求对国美的实际控制权,这一强势形象让习惯于中国传统商业文明的企业、媒体大感忿然,纷纷口诛笔伐。

  而贝恩资本则在对自己投资理念的坚守中,陷入尴尬境地。一些过激的评论将贝恩资本直接了当的比喻为资本的秃鹰,始终饥饿的盘旋在中国民营企业头顶,这种形象让试图在中国有所作为的贝恩资本形象蒙尘。而试图与贝恩资本进行接触的企业家们,更是收紧了尝试的步伐,回报以警惕的态度,恐防在日后遭遇国美戏剧重演,丧失企业的控制权。

  企业家们对贝恩资本的反感完全可以理解,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创业者要占据更多的股权,始终伴随企业成长壮大,并且要牢牢的控制企业的未来走向,而资本即是祸水,将冲垮商业文明的堤岸,吞噬辛苦得到的一切。

  与此同时,传统印象中,这些年外资利用各种途径,通过并购、注资的方式,不断蚕食民族企业之硕果,更让国外产业资本与财务投资者的形象,如同劫掠者般,血腥而又神秘。

  则这次,贝恩资本很不幸的被视作国美资本博弈中,资本至为面目可憎的注脚。狱中的黄光裕也祭出这一招,指责贝恩乃境外资本,试图劫掠中国的民族企业。

  但事实是这样吗?从PE行业的角度出发,应当审慎理解贝恩资本投资国美的出发点以及其在PE后期管理方式的诉求,不能简单凭商业道德就给其带上秃鹰的高帽,否则对于整个PE行业来说,如同盖棺定论,机构们都将心有怯怯焉,谁还敢去做投资,哪个企业还敢接触PE?

  贝恩资本在中国的投资其实可以简单视为其是一只PE基金,尽管它管理者接近600多亿的美金,在投资配置里PE只是一个方向。一只PE基金从资本回报的角度,去选择投资PRE-IPO或者pipe项目是无可厚非的,相比同行,贝恩被人诟病在于它不应该谋求对企业的控制权,并且还帮助管理层去对抗大股东。

  因为一般来讲,PE投资一家企业,通常占到20%以里的股权,后期的管理也通常不会涉及到过多的日常事物,大多在董事会上会就大的方向进行常规过问。通过IPO等手段,PE能最终实现退出,企业与资本方各取所需,各方欢喜。

  那么,为什么有部分PE基金一反常态,会谋求对企业的控制权?

  要知道,PE投资毕竟不同于战略投资,有既定的产业策略及标的,在谋得对投资标的的实际控制权后,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各种策略实现对企业资源的系统整合甚至劫掠,一部分企业方抵触这样的介入方式,那些失败的并购整合,无一不昭示这一点,此前的凯雷徐工案件更是典范。

  而PE则不同,其投资特性及财务性导向决定了它不可能一直伴随企业,陪一程送一段推一把才是PE的要义。掌握实际的控制权对于大多数PE基金来说意义并不大,反而财务上的回报率才让他们真正关心。

  那么PE基金谋求控制权又意何为?从贝恩资本的角度出发,贝恩一直以来强调要对投资公司拥有绝对的控股权,这是其投资的先决条件。因为掌握对企业的绝对控股权后,贝恩可以更加精细化的对企业进行资产增值。

  贝恩资本历史上的一系列投资都是这样操作,这也是其从创始人到现在的诸多合伙人一直以来坚持的投资理念:通过获得更多的控制权,来加强对投资企业的管理,以使得企业能沿着资本的意志前行,而不是还躺在创始人的怀抱里,沦为家族的玩物。  

  另一方面,资本希望通过介入到企业的管理中来,推动企业发展实现资本利润的最大化,然后推高股价实现退出,这种愿望及手段,完全可以理解和推崇,也符合各方股东的利益,更不用说大股东了。

  那么,我完全赞同贝恩资本作为PE机构,试图参与到企业决策管理中,帮助企业做大实现资本增值这一决心和立场。比如国美后期从门店策略到商品生产策略的转换,这种战略调整,思路并没有问题。

  更何况,即便掌握了控制权,PE基金最终还是要实现退出,它们不可能把这个企业拆的零七八碎交给下一家,这样的回报太低,不符合投资者意愿,那么就只可能是通过各种资源的叠加,来促使企业在三五年内,脱胎换骨,实现飞跃。

  病重中的国美,正是需要贝恩资本及陈晓这一剂猛药,跟所谓的商业道德没有太多关系。占有企业接近33%股权的大股东黄光裕想必也不至于只是为了控制国美,而任凭国美一步步滑向深渊吧。

  从某种迹象看,黄光裕目前对贝恩资本的态度也逐渐由最开始的抗拒转为暧昧,把最终的矛头指向被视作叛逆者的陈晓,希望他在最短时间内离开国美。

  做一个大胆预测,陈晓无论胜负都将离开国美,而黄光裕也会把接纳贝恩参与到董事会的更多决策中来。

  再具象一些,这次对国美的争夺,无非是两个都想要孩子好想带孩子的父母在对孩子抚养权上的争夺而已,都希望孩子好,无非意气之争。

  当然,黄陈这次是死战,没有和解的可能,无论胜负,陈不会失去什么,因为他从没得到什么,黄也不会失去什么,因为他始终是大股东,只有贝恩资本,在PE理念的坚守下,走了一厢情愿的一步棋,但这步棋不应该被误读,否则就贻笑大方了。

  

      本文作者吴文雄,为ChinaVenture投资中国网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