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不到一年,百度“说吧”就要关闭了。“分享实时信息”曾经是它的口号,但在上一周,百度公司宣布将在8月22日彻底关停说吧服务,并且停止了新用户的注册。
这是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在微博和社交产品上的一次滑铁卢。“说吧”最早于2010年9月16日推出,它一度作出了一些令人吃惊的决定:用户账号需与手机号码绑定,同时必须提供身份证信息,还连接了公安系统的中国居民身份证数据库。只有在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和姓名完全吻合,用户才能注册成?功。
这其实是个不错的想法,Facebook的成功已证明身份认证对于社交产品的重要性。然而这是在中国—无论是更早时候出现的人人网,还是后来的新浪和腾讯微博,身份认证可以进行,但从来就不是一个必要条件。
百度高估了中国市场的这一需求。8个月之后,说吧进行了第一次改版,放弃身份证认证制度。在新浪、腾讯和网易微博的重重包围下,严格的身份认证制度导致用户增长缓慢。
或许百度可以更有远见一些,让这个产品逐步完善。不过,这正是百度说吧的尴尬之处。一位百度中层证实说,说吧在公司内部获得的推广资源有限,大多数时候依靠用户的口碑营销,也没有得到像样的广告支持。
就像百度夭折的电子商务平台“有啊”一样,“说吧”最终成为了这样一款产品:它瞄准着某种需求,但获得的资源投入却极其有限;它设计了一种模式,但却缺乏运营的能力。在很多时候都以“销售流量”为导向的百度公司,“说吧”成为了一个异类。
百度的新计划是将社交元素融入既有的成功产品中,以迎合互联网产品的社交化潮流。比如在热门的百度贴吧和百度知道中增加社交网络的组件,以及在音乐下载平台“Ting”中提供社交功能。这家公司强调自己并没有放弃对社交化产品的尝试。2010年7月,百度撤销贴吧事业部,将贴吧的运营和市场业务整合到了“大产品技术团队”之中。
贴吧是目前为止百度最为成功的社区产品,它出现在2003年。此后百度对于社交化的尝试则鲜有成功。百度博客服务“百度空间”就曾试图大力推广交友功能,但收效甚微。
截至2011年第二季度,百度的绝大部分收入仍然来自搜索广告。当季百度的营收达到34.15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78.4%。也许正是因为收入太依赖广告,而广告又急剧增长,这导致了内部资源供应不足,所以几个产品才都不容易成功。
一家成功的公司比失败的公司转型还难—对于正在努力尝试社交化的百度可以追问一句话:它是否真的想这样。
百度有社交潜力的产品
百度贴吧
2003年12月项目成立;2009年12月启用独立域名;2010年9月,i贴吧/网上虚拟商城/虚拟货币“贴吧豆”等产品发布,百度试图进一步SNS化。
百度知道
2005年6月发布在线问答平台。
百度百科
2006年上线,竞争对手互动百科、维基百科。
百度空间
2006年7月开放注册,2011年对外公布用户数超2亿。
百度文库
2009年11月上线,在线文档分享平台,深陷版权困境。
百度听
2011年5月发布,提供正版音乐搜索服务。
百度新知
2011年6月上线,与百度知道、百度百科同属于搜索社区产品线下。
百度身边
2011年5月上线,便民服务和优惠信息的本地生活信息搜索和分享平台。
同样夭折的百度“有啊”
竞争对手:淘宝网
2007年5月百度电子商务项目启动,9月电子商务事业部成立;2008年10月8日,被命名为“百度有啊”;2008年11月,“有啊”商品突破1000万件,用户10万户;2010年3月10日,项目经理李明远离职;2011年3月31日正式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