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车接送的景观


      家车接送的景观

喻建国

        早晨上学和下午放学的时候,在学校的门口近年来出现一种特殊的景观,接送,孩子的各式车辆,确实是车水马龙,不仅热闹非凡,而且还混乱不堪。近日我也接受了小儿布置的一个任务,学习日每天接送威孙。威孙的学校是昆明市滇池旅游区实验小学,离家4.5公里,沿途均为双向六车道,中间有近30宽的绿化隔离带,两旁还有慢车道和行人道,在这些道路间也有绿化隔离带。只在近校的半公里才是狭窄的双通道。早晨一般起程的时间是7:30,十分钟后可以到达学校的校门。离开学校还有两公里时,道上的各式车辆基本已经全是接送孩子的车辆了。大家都很遵守行车规则,开得慢点的走一条道,开得快的走另一条道,秩序井然。在快到校门的那一段,也依然有序而行,当然学校的保安也非常负责,指挥车辆停靠与行进颇有道道。一般车辆在校门口都是仅停留几秒钟,学生快速开车门下车,并立即关上车门,自己进校,家长顺势就把车开离学校。这种车辆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交通状况确实构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我在上海也看到这样的景象,就拿万航渡路的一师附小为例,就有很多家长没有为构成这样的一道风景线做出自己的努力,他们尽量把车开到接近校门的地方,却又不让自己的子女及时快速下车,甚至驾车的家长还随同自己的子女一起下车,将子女送进校门再回来把车开走,这一停车时间就不是几秒钟了,而是几分钟了。一车如此,其他的车也会学样,甚至有的车就停在第一辆车的外侧,等到第一辆车想离开时,要走也走不了。这样一来,复杂的情况就形成一锅乱粥。

中国的轿车已经大量走进平常人家,这是一个可喜的景象。十年前这简直是不敢想象的。那时我在温哥华,曾经有一个短时间随友人接送孩子上下学,近校门时,曾经经历过如同近日我在昆明的情况。那时我的心潮澎湃,倍感羞惭。十年瞬间过去了,那在温哥华曾引起我羡慕,又让我感到羞惭的景象,现在不仅在我国的特大城市,就是在许多边远的城市也会有这般景观。这其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发展。

驾车回家的路上,我会饱览沿途风光,眼前是双向六车道,中间夹着宽度近三十米的绿化带,绿化带中几十米高的乔木隔三差五地矗立于云霄之下,它们婀娜多姿的身影可以让人凝眸不止,晕然陶醉;几米高的灌木丛,绒绒团团地构成各种既规则又不规则的图案,无边无际,绿草茵茵,绿色无垠;各种色彩的鲜花竞相争艳,它们各自亮出自己的绝招,清香暗撒,幽香扑鼻,风吹献舞,使人倾倒;这样的绿化带,当年我在温哥华是看不大到的,原因很简单,这样的绿化带需要的人工保养是他们承受不起的。我欣赏着,我享受着,我涌起了另一段思绪:在我们涂抹着我国发展的景观时, 能不能让我们的涂抹更具有现代意义和未来意义。让我们参与涂抹的普通人把高道德层次和高社会适应更巧妙地融入我们的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