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行业要闻(7.25-7.31)


一周行业要闻

(7月25日-31日)

本周人民银行公布了上半年的金融运行数据,信贷数据与调控步伐基本一致。房产贷款罕见的少增了近6000亿元。刘明康继在银监会的会议上表示将继续严控平台贷款和房地产贷款后,表示银行可承受房价下跌5成。这进一步明确了下半年房产将继续成为调控重点。

重庆在本次调控中有“一枝独秀”的味道,贷款增速全国第二。但是信贷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房地产开发贷增速是五年来最低。

一、房地产贷款面临最大考验

7月29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根据压力测试的结果,即使房价下跌五成,银行业也能够承受。
  “就是最坏的情况,就是房价下跌50%、30%,跌掉三成、五成,这种情况,我们的不良贷款都可以承受,银行业不存在着被房地产商挟裹这一说,不存在。”他表示。这是银监会将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的信号。

7月25日,央行公布了2011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据央行初步统计,上半年各项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4.17 万亿元,同比减少10%;上半年房地产贷款新增7912亿元,同比少增5985亿元,同比减少43%;其中,开发贷款新增2098亿元,同比少增2325亿元,同比减少53%。

严控信贷是此次被称为最严格房地产调控的一部分。而这种局面还将延续。从上半年来看,楼市依然热度不减,销量和价格均未见明显下跌。.两周前的国务院会议明确下半年楼市调控基调,重申楼市调控高压不改,在房价过快上涨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

之前很多分析人士的判断是调控将在近期结束,因为如果继续调控将对房地产商以致命打击,进而打击地方政府的财政。房地产现在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所有人都相信这个行业“大而不倒”。

刘明康的讲话无疑让这种想法受到挑战。我们的分析是,之前很多分析人士认为调控将结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地产商已经绑架了银行,如果地产商崩盘,银行将难以自保。中国银行业耗资几万亿剥离坏帐所取得的现有良好状况将不复存在。

但是, 刘明康称,现在中国银行业的拨备已经有1.3万亿元人民币,足以抵挡房地产市场因为调控使得房价理性回归,所带来的近期和中短期当中的风险。

根据压力测试,银行可以承受房价下跌50%,这意味着银监会还有更大的调控空间,目前的房贷政策将持续,并有可能进一步严格。

从目前的情况看,开发商已经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重庆保利地产股份公司甚至拖欠几十万元的策划费,很多地产中介已经关门,龙湖地产进行了从未有过的让利优惠。国有地产商可接受的融资成本已经上升到20%。对于地产商而言,如果销售难有大起色,银行又不注入新的资金,其资金状况将令人担忧。

如果房价真下跌50%,银行将受到极大的冲击。由此,多位银行业分析师均对此存疑,他们认为,在分析房价下跌50%对银行的影响时,需要更全面的考量。

以重庆某银行为例,其压力测试显示,在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50%的重度压力情景下,房地产开发贷款中不良贷款余额为17.31亿元,比基准时增加13.66亿元,占房地产贷款余额的6.54%,比基准时增加5.16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中不良贷款余额为31.87亿元,比基准时增加31.25亿元,占房地产贷款余额的12.04%,比基准时增加11.81个百分点。两者之和为近50亿元。该行当期贷款余额为1145亿元,以此计算不良贷款率增加4.4%。该行的一般风险准备是19亿元,未分配利润为28亿元。多年积累将毁于一旦。

因此,应提早防范房地产贷款风险,以使调控对银行的资产、经营冲击减小到最低点。

二、银监会提升银行公司治理

7月25日银监会晚间发布《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引》),对包括商业银行、外资在华法人银行等在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司治理进行规范,并公开征求意见。

我国银行业在进行大规模的财务重组后,得益于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资产质量、经营状况都有极大的进步。但是,一些实质上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包括“三会”制度等的真正落实,用股权说话的治理机制并未形成。政府以绝对控制人的身份干预银行的行为也无时无刻不存在。

股东对管理层也难以形成有效的制约,进而内部人控制的局面比比皆是。权力不受制约,必然最终使管理层没有不断改善管理的决心和动力。

监管则希望通过这个指引能提升银行的治理机制。并在多个方面做了安排。《指引》的主要内容涵盖公司治理、制衡机制、发展战略、价值准则及社会责任等,主要为弥补现有文件的不足。

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点是,《指引》第一百一十二条指出,“商业银行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行中长期激励计划”。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明确商业银行的中长期激励机制,使管理层与商业银行的发展、风险加以捆绑,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这或许开闸国有银行的中长期激励计划。

目前银行股权激励一直是个禁区。众所周知,股权激励是公司治理良好的重要表现。从二级市场看,进行股权激励的公司股价往往都有不错的表现。原因很简单,股权激励使管理层与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一致,改变了以往单纯的代理模式。

事实上,提升公司治理的直接手段就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大股东的行为。上市则使银行的信息披露更为完全,接受证监会、公众投资者、媒体更为全面的监督,从而倒推提升治理水平。

三、重庆贷款增速全国第二

6月末,重庆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482.95亿元,同比增长24.77%,增速位列全国第二,比全国平均增速高7.97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483.07亿元,同比多增334.96亿元,反映出重庆经济发展较快的实际需求和资金的洼地效应。

在信贷紧缩的背景下,很多地区出现了少增的局面。7月20日,云南省统计局发布的全省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截至6月末,云南省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比年初增加901.71亿元,但比去年同期减少117.2亿元。

因此,重庆全国第二的信贷增速显示出了其强劲的经济增长动力和日益增大市场容量。

从贷款结构看,短期贷款快速增长,单位经营性贷款为主力。6月末,人民币短期贷款余额2075.94亿元,同比增长37.30%,增速为近5年以来新高。上半年新增389.81亿元,同比多增377.66亿元,其中,单位短期经营性贷款增加276.65亿元,占短期贷款增量的70.97%,个人短期消费贷款增加16.12亿元,同比多增12.23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回落,单位固定资产贷款和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是增长主力。6月末,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9543.30亿元,同比增长20.42%,较5月下降2.21个百分点,自今年以来,呈逐月放缓态势。上半年中长期贷款增加841.83亿元,同比少增519.44亿元。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增加333.74亿元,占中长期贷款增量的39.65%;单位固定资产贷款增加343.81亿元,占中长期贷款增量的40.84%。

票据融资增长迅速。6月末,票据融资余额588.15亿元,同比增长28.54%,创2010年以来单月最大增速。上半年累计增加164.91亿元,同比多增408.40亿元,其中,二季度一改前三月振荡回落态势,票据融资快速增长,当季的增量占上半年增量的85.55%。

票据融资增速较快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银行可利用票据融资调整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并可根据存款情况进行信贷投放;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票据融资2010年同期基数较低。

下一步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将继续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政策的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引导金融机构在保持贷款总量适度、均衡增长的基础上,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结构调整特别是农业、小企业以及重点领域、落后地区和保障房等民生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认真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密切关注重点领域、行业的贷款质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