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
                                          作者:闫海军(010-86327647)
      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拥有13亿大国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先进性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就是党的生命。一个政党,它的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党的先进性不能丧失。如果失去了党的先进性,就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同时也就失去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能力与基础。
那么,什么是党的先进性呢?所谓党的先进性,就是以先进阶级的先锋分子为组织基础,以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维护和发展国家与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奋斗目标,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
一、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性
(一)党的先进性建设应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来引导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核心的领导力量,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行动方针。所以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也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法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创造了从思想上
建党的成功经验。
     思想路线是思想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思想基础。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党的思想路线建设,毛泽东在与教条主义者的斗争中,明确提出了“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是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由于我们党始终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从而使党保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和朝气蓬勃的战斗精神。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思想统一的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即使出现失误,由于党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也能够及时纠正,将全党的思想重新统一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来,从而永葆党的先进性质。
 
党的先进性建设应以党建目标来实现
        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有一个统领党建全局的总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不断提出新的党建目标。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央干部会议上指出:“党应该是一个战斗的队伍,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应该是统一的、有高度觉悟的、有纪律的队伍。”党的十三大报告把党的建设总目标确立为“以崭新的姿态,站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成为一个勇于改革、充满活力的党,纪律严明、公正廉洁的党,选贤任能,卓有成效的党”。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探索执政党建设的总目标。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党建总目标,十五大报告对这一目标作了进一步规范化的表述,即“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总目标的概括又有新的发展,指出:“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的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对
自身建设目标的认识所达到的新境界。
       正是由于我们党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与时俱进地提出新的党建目标,不断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科学内涵,从而确保我们党一直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质。
(三)党的先进性建设应用正确的纲领路线来统领
       党的纲领、路线、方针与政策,是反映和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尺度。党的纲领就是党的旗帜。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最主要的是看它的纲领代表什么人的利益。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也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哪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都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的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充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党的方针政策是党的纲领、路线的具体化,也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列宁曾指出:“确定一个党是不是真正工人的政党,不仅要看它是不是由工人组成的,而且要看它是由什么人领导以及它的行动和政治策略的内容如何。只有根据后者,才能确定这个党是不是真正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通过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带领人民前进,而且还通过制定具体的方针政策实现和保障人民利益。譬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了一个总体小康的中国,直接体现了
党的先进性。
       根据党的历史经验,要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就要正确开展反倾向斗争,要警惕右,但主要是要防止“左”。这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条件。根据当时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指引全国人民开始了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
(四)党的先进性建设要以优良的作风建设来展现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证明,党的作风不仅关系到党的形象,而且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最主要的有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而且还要反对不良倾向,自觉抵制腐败主义。
       反对不良倾向是保持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保证。我们党历来重视对党内不良倾向的批判和斗争,特别注意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一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形式主义是一种只重形式、忽视内容的形而上学观点,是一种“假、大、空”的思想作风。这三种作风都是违背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的,都给党的事业造成过严重危害。早在延安时期,党就开展了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党又多次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整党整风。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又开展了 “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为内容的作风建设,从而使不良作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和克服,使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但是,党的作风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反对不良倾向的斗争是一个长久的过程的,只
有不断地进行同不良作风的作斗争,才能真正树立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地位。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我们党向来十分重视反对党内的腐败现象,对于腐败分子,力求除恶务尽,决不姑息养奸,从不给他们以藏身之所。这是党能长期
保持先进性,并得到人民群众信任与支持的信念所在。
(五)党的先进性建设应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
        我们的党是由全体党员组成的。因此,党的性质的基本要求是先进性,无论是党的成员,还是党的整体,在自身素质、思想觉悟、政治行为等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先进性,始终走在前列,充分发挥着先锋、模范和榜样的作用。所以,党的先进性,不仅要发挥党的整体
功能,还要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行动来体现。
         80多年来的事实证明,我们6800多万党员的队伍的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都在不同时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体现了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先进性要求。如果没有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就不可能有党的先进性。没有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不可能有今天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好局面。因此,要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共
产党员先进性,就必须做到加强党员修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党的先进性与执政能力建设关系
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同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有机统一于党的执政活动中。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程,直接关系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和执政地位,离开了先进性建设,党就不会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也就失去了执政的资格和条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条件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现实要求和具体表现。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中来体现、来检验、来衡量。
总之,只有把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在人民心中树立起中国中产党的光辉形象,使我党立于不败之地,使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