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共有三场以寡胜众的决定性战役。第一场为乌巢之战,曹操胜袁绍;第二场为众所周知的赤壁之战,周瑜与诸葛亮胜曹操;第三场为彝陵之战,陆逊胜刘备。三场战役之所以都能以以寡胜众收场,在于三场战役的主帅,都能有策略上的突破与创新。由于曹操与诸葛亮在历史与演义中已被着墨许多,此处想与大家分享另一位较不被注意的成功儒将,陆逊,来学习陆逊在当时的成功策略创新。
陆逊在三十六岁时,以相对未具知名度的年轻将领的身分,对抗当时威镇华夏、过五关斩六将、水淹曹操七军的关羽,希望为东吴收复荆州。陆逊先以「扮猪吃老虎」的计策,对关羽示弱,麻痹关羽的神经,使关羽将主力部队用于攻打曹操,而疏忽对东吴方面的防守。进而,将军队伪装成商贾,白衣渡江,迅速攻占樊城,而使关羽腹背受敌,为吴国收复荆州。之后,刘备为替关羽报仇,倾蜀国十多万大军,攻打东吴,陆逊再以后生晚辈的资历,统帅东吴军队,迎战刘备;过程虽遭遇东吴资深将领的轻视与不配合,但陆逊秉持其儒将风范,坚持战略,将刘备军队拖延至酷夏时分,引至树木繁茂的山谷,再以火攻,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刘备军队,写下了三国时代第三场关键性以寡胜众的彝陵之战。
不论在面对威猛的关羽,或者是身经百战的刘备,做为后生晚辈的陆逊,都充分表现出了其策略创新,克敌制胜的成功要素。当时的关羽刚打败曹操军队,勇不可挡;但陆逊能冷静面对,先对关羽示弱,让关羽掉以轻心,再集中力量,创造局部优势,而让关羽留下「大意失荆州」的感慨。而陆逊在面对刘备的大举进攻之时,坚持其「以拖待战」的战略,等待关键的致胜时刻,过程中,不仅是战略上的创新,更是对「对的策略」的坚持。其对东吴的贡献,当不亚于赤壁之战的周瑜,堪称东吴出将入相的第一人。
商业竞争时,我们有时不免面对强大威猛的对手,有时不免遇到老谋深算的竞争者,相对年轻或资历较浅的经营者,常会不自觉的陷入恐慌,担心在竞争的舞台上被淘汰。其实,不论在军事历史或商业案例中,我们不乏见到以寡胜众、以小胜大的成功案例;而综观此类成功案例,除了团队 (尤其是领导者) 的冷静面对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否形成致胜的创新策略,来扭转原先不利的战局。
辈分与资历,代表了经验的累积,是宝贵的资产;而创新的策略,如能突破困境,创造有利的条件,将有可能超越辈分与资历,开创新局!
(我是奥图码投影机Optoma亚洲区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