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完善房地产长期“去投机投资化”政策


  中国应完善房地产长期“去投机投资化”政策

  住房因为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资产,普通人一生都希望住上舒适的房子,在一定程度上讲,住房应像居民身份证一样,常态应是居住功能或商务功能,因为市场的需求,近年来演变为投机、投资功能,以温州炒房团最为著名,利用银行信誉、政策的漏洞,把房价一味推高,掠夺大众,造成新的社会不公,也扭曲产业结构,造成泡沫经济,损害创新,这种不可持续的局面从2010年楼市调控动真格以来,四波调控终于抑制房价上涨势头。

  资金和土地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两大命脉。近年来,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业,成为快速推高地价房价的重要原因。紧收房地产企业的信贷资金和融资渠道,成为本轮房地产调控的一大特点。房地产资金找成本通常高达20%左右民间资本、找信托及外资,银监部门日前重申:对于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中国应完善房地产长期“去投机投资化”政策,对投机性房地产信贷应持续从紧,不能象过去一样担心经济降速而放松,房价反弹,调控功亏一篑。

  对土地政策依然也要完善,因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清理,加大了风险管控力度,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强化问责机制,地方政府变相消融楼市调控政策受到督察,公众舆论也随互联网发展大为开放,但是对土地运作普通百姓无法监督。日前《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该《意见稿》最引人注目的规定是关于开发商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的具体处罚标准。《意见稿》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囤积土地、擅自变更容积率、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查实,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这种可笑的政策遭到民众的质疑,中国再也不能出现部门和地方利益保护者损害房地产业的长远的全局利益。

  媒体披露,住建部下发二三线城市限购标准,其“五条标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处于房价涨幅前列的城市;将省内所有城市今年6月份的住宅价格与去年底的住宅价格做一个比较,涨幅较高的二三线城市;今年上半年成交量同比增幅较高的城市;外地人购房比例较高的城市;群众对当地房价反应强烈、认为调控政策执行不力或不到位的城市。“限购”扩容、“限贷”升级、限房价、限地价有效,但都是短期行为,媒体报道,住建部正协同有关部门研究相关政策,使房地产去投机投资化,回归到正常理性的轨道上来,这很好,中国应完善房地产长期“去投机投资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