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用政权力量 调查标普犯了大忌


  痛失3A评级而耿耿于怀的美国政府,终于正式向标准普尔公司“宣战”。据境外媒体披露,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目前正对评级机构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一事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下调美国评级时是否存在内幕交易,以及其使用的数学模型。

  美国在标普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引发全球股市震荡之后,便动用政权力量对标普进行调查,时机不对。如果说美国经济真的没那么糟糕也就罢了,关键是屁股不干净还把帽子送给评级机构,这多少有点难逃“打击报复”的嫌疑。

  有个经典的童话故事叫“皇帝的新装”,如果标普的实话损害了美国政府的威信甚至美国在全球经济的话语地位,标普也只不过充当了那个揭开皇帝新装说实话的孩子。客观、独立、公正,是评级机构安身立命之本,如同人必须有“人格”,如果作为代表全球权威鉴定的评级机构,首要都是考虑为某个单独的政府服务而不说实话,那么这种机构必然会丧失“格”,而后成为睁眼说瞎话的“缺德机构”。

  来看看美国高居不下的失业率。美国劳工部公布的6月份美国非农业部门的失业率为9.2%,为年内新高。而在新增就业岗位上,6月份只有1.8万个,也是年内新低。失业率最能直观反映经济预期,持续高涨的失业率,本身就是对美国经济前景持续不妙的最好注解。

  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这跟美国倡导今天花明天的钱这种超前消费模式不无关系。所以,美国人不仅借银行的钱消费,更借全球人的钱消费,举债消费造就了美国过去一路狂奔的经济增长奇迹。更重要的是,从海湾战争一直到参与讨伐利比亚,美国政府用烧钱的方式不断掏空财政,这使得美国在遭遇次级债危机之后,找不到延缓冲力的避风港,一直疲于奔命,在华尔街泡沫破灭之后并没有改变美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节衣缩食”依然远离“举债消费”的潮流。

  在中国,有因为自己工作失误被人揭了老底,恼羞成怒下“跨省追捕”网络曝光者的荒唐事,这一次,难道美国莫非也容不得揭短?中国历史上,唐太宗纳谏成就贞观之治的盛世繁华,“大肚能容”成就一世大业,容不得别人说三道四,这既有失美国的大国之风,也让美国的民主蒙羞。清算标普,明显犯了大忌。

  无论是穆迪、标普,还是惠誉国际,他们固然可以一言千钧,但如果全球股市都经不起一句评价,那本身说明这是资本市场的不成熟。美国当前的问题不是清算评级机构,而是应先把自己经济发展模式理清楚,主次矛盾分不清,就会落下丢西瓜拣芝麻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