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不是一场自娱自乐的游戏


  若铁道部短期融资产品享有最高评级被视为理所应当之事,那么国内评级难免会陷入自娱自乐的怪圈之中而无法自拔了。

  铁道部近日发行了3月期的短期融资券,本次融资经大公国际资信评估公司综合评定,铁道部的主体长期信用级别为AAA级。而此前,该评级机构对中国本外币给出的信用评级为AA+。对于铁道部获得的这一几乎完美的信用评价,市场却并不十分认可。

  按大公国际评级标准的定义,AAA级表示债务人具有非常强的还本付息能力,购买这类债券几乎没风险。根据市场经济中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AAA级债券也意味着发行成本可与国债利率水平相看齐,利率水平则应该处于最低水平。

  但市场反应却大相径庭。铁道部此次3月期短期融资券的中标利率为5.55%,远高于财政部代表地方政府同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务利率4.12%。这实际上已失去了价格指导意义。

  国内评级界有一项不成文的共识:但凡有中央财政提供担保的债券,均向最高级别看齐。这次大公国际的评级结论,也是依该惯性思维而来。

  但这种“一厢情愿”的评级思路,着实难以与市场思维路径对接。事实上,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铁道部总负债19836亿元,资产负债率已高达58.24%,外部融资规模在“借新还旧”的往复中越滚越大。

  不可否认,如果铁道部频频发行的短期融资产品遭遇信用风险,中央财政极有可能出手相救。但这也就相当于是全体纳税人买单,与将左口袋的钱填补右口袋的亏空有何差异?

  若铁道部短融享有最高评级被视为理所应当之事,那么国内评级难免会陷入自娱自乐的怪圈之中而无法自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