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市场究竟应该开展什么样的电子商务?
文/胡宝钢
目前,电子商务可谓是“热得烫手”的“香饽饽”。淘宝商城“席卷全国”、凡客诚品“一夜成名”,搞得专业市场的运营商和市场内的代理商“手忙脚乱”。于是乎,大批专业市场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并“大张旗鼓”的推出电子商务购物平台。其中,或者独立运营,或者寄生淘宝。但几年下来,投资在“你追我赶”,成功却“遥遥无期”。是投资不足,还是模式不对?专业市场开展电子商务是为商品交易加速还是为市场平台增值?看来,是到了需要反思和抉择的时候了。
201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8%,而网络零售市场的增长速度是其6倍。据预测,今年我国B2B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将达到4.8万亿,超过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总额4.5万亿,同时2010年B2B电子商务企业营收已达95.5亿,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企业用户规模突破1400万。 电子商务如此受到追捧和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电子商务是在建立逆向短流程终端,是为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了一个最短的采购平台,同时,实施了“消费者决定生产者”的逆向采购和团购的模式,因此,造就了凡客诚品和陈年不懂服装也不生产服装更没有服装店而年销售百亿元服装的神话。这个就是电子商务的魅力。
目前专业市场积极和普遍开始建设网站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是“随波逐流”,面对日益恐怖的淘宝商城和电子商务,希望寻求新的光明,或者为未来打下基础,寻找新的方向;另外一方面是“叶公好龙”。一边在积极鼓励商家上网;另一边是担心一旦商家都上网了,商铺租给谁?租金能否持续增长?同时,商家也在观望:电子商务会给他们带来新的生意吗?实验的结果是:电子商务是未来商品交易的发展趋势,但由于电子商务的平台与专业市场平台在商品交易的功能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这样,也许专业市场是在培养商户的电子商务意识,而最终获得利益和价值的也许是淘宝、京东、麦网、当当等,到头来,专业市场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可见,从商品交易的功能看,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是水火不相容的,如果专业市场简单的推崇淘宝式的电子商务无异于饮鸩止渴。正好像“不做电子商务是等死,做电子商务是找死”。目前看来,实现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主要来源于三个市场:一是企业电子商务,比如李宁、七匹狼等;二是垂直型专业网站,比如,京东、凡客诚品等;三是连锁经营型商城,比如国美、苏宁等。真正在实体平台型专业市场基础上再开展电子商务成功的案例很少,为什么?因为专业市场本身是平台,理论上讲,是与电子商务相竞争的商品交易平台,是为商家提供商铺获取租金的平台商。而现在一些专业市场开展的所谓电子商务,其实这是一些市场的信息展示功能以及一些代理加盟信息,而真正的商品交易很难展开,原因在于,大多数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始终的商品交易上徘徊,没有考虑到如何先从商业地产(商铺)本身的特征和特点入手,逐步进入到数字贸易型全程电子商务。如果专业市场停留在开展商品类电子商务,也许只能算是在相关领域内的一种战略性投资,而非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即便成功了,或者专业市场成为了连锁型自营商城;或者专业市场成为独立垂直型电子商务公司。就好比天雅365网站,它并没有对专业市场本身的商铺(产品)开展电子商务,就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只能是属于天雅集团投资的另类“麦网”、“金蛋”罢了。因此,所有专业市场模仿淘宝商城卖商品的模式其实并不是专业市场开展电子商务的根本,而只是舍本逐末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