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总会日前发表声明:暂停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一切活动。将邀请审计机构对其进行审计,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红十字总会同时表示与商业红十字会属于业务指导关系,不参与其人事、行政和账户管理工作。
从起先的一问三不知、矢口否认,到现在终于承认与商业红十字会之间存在“业务指导关系”
要说起来,在现行慈善体制下,“挂靠”几乎是民间慈善组织获得“合法”生存的“华山一条路”,有报道称,国内目前的民间组织,就像此前的李连杰“投靠官办基金会”一样,必须是挂靠在国家事业单位,必须缴纳“挂靠费”、“冠名费”或各种名义的“管理费”等才能“合法”生存。所以,从发展慈善的角度说,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红十字总会能够接纳“投靠者”,这对于慈善事业本身大有裨益,可就是如此贴心地“扶上马”后,却只是专职“业务指导”,其他事务不再过问。
郭美美事件恰恰说明单纯的“业务指导”并不能防止类似商业红十字会的投机钻营,特别是在国内慈善组织整体透明度不高,公信力不足的语境下,单纯指望挂靠者自身的自觉与自律并不靠谱,危险就在于毫无约束和监督,弄不好,别人借用了你的羊头,挂在他卖狗肉的店铺门头上招揽顾客。一旦事发,势必牵连其中。
于是,我们不难假设,如果每一个前来挂靠者都是壹基金的李连杰、嫣然基金的李亚鹏夫妇,没准还得表扬红十字总会的接纳有功于慈善,难就难在我们不能保证其中没有投机的,其实,即便是真心实意投入公益者也难保一定不会心生异念。
说了这么多,当然不能因此而否定“挂靠”,存在即是合理,禁止挂靠反而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了。因此,从惩前毖后的角度说,我们其实很想知道,红十字总会与商业红十字会平时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业务指导关系”?这有助于我们看清“业务指导模式”的问题所在,并防止问题再度发生。进而,我们更希望,所有的官办慈善机构能够开诚布公地明示目前到底“挂靠”了多少家,平时又都是如何管理和监督的。
郭美美事件再一次让慈善机构面临公信力危机,更揭开了“挂靠”中的后续监督和管理缺失下的风险和乱象,事实表明,在公益慈善组织登记注册的法律和制度壁垒的破解还需时日的当下,看看壹基金等比较良好的口碑,不难发现,能够允许别人挂靠,壮大慈善力量,本身是一种功德,但因此而不闻不问,若是遇到商业红十字会,便会功过相抵,甚而一件小小的事件便引火烧身,自己那些经不起晾晒的行径也将再次暴露在阳光下,从而引爆一场信任危机。就如红十字总会事发后到今天才想起引进审计,其实早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