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在中国倒逼改革究竟能走多远?
耿苏志
在人们不断地声讨铁道部甬温动车追尾的7,23惨案发生之时,网络上一片怨声载道呼啸之声,它不仅表达着对死亡者的追思和祭奠,也愤怒表达着对铁道部无视民众诉求强烈抗议情绪。为此有人提出了用网络倒逼改革声音,这似乎标志着一种进步,一种启蒙,一种在新兴网络时代对停滞不前的民主政治改革不满宣泄,从中可以看到网络倒逼改革,可能是寻求解决中国未来发展一种新的政治途径。
什么情景下才可能形成倒逼变革趋势?自然是指变革者已经完成了阶段性基本任务,利益集团完成了权贵资本主义权力与财富分配结合,最初的改革者以政治维稳为借口或以社会不能再折腾而表现出来停滞不前状态时,才需要重新反思改革本身为什么会发展到被倒逼的状态!
中国社会在诸多利益集团主使下失去了改革初衷,人们才发现真正改革与我们实际生活民生状态还相差甚远。持续的深入改革才是广大民众的需要,但是这种呼声去被诸多利益集团在博弈中遮蔽与掩盖了。它反映了传统政治变革路径并未能满足人们关于民生需求同时,利益集团却早已完成了资本与权贵政治统治的结合,他们走上一条彼此之间密切协作、相互勾结分割利益中国权贵。一少部分权贵手握重权者,仅仅为保护自身小集团利益服务,而无视人民大众社会利益;因此在反映和表达改革原意角度上,真正的表达意见政治公共平台,在利益分赃格局中被再一次旁落了。
人们在无望和无助的状态下,开始关注网络社会政治公共空间中诉求;恰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网络倒逼改革的政治诉求状态,成为时下人们诉求政治公共希望所在。可见,网络作为公共政治诉求出色的表现了基本民意,它在新的政治空间中体现了网络公共平台的作用,它们开始弥漫于传统的诸多政治角落,成为我们解决实际中国政治前端问题晴雨表。这才是我们中国社会网络问政最为切要的实际背景。
所以,倒逼改革首先可能要追问的就是——网络未来发展究竟可能中国民主带来多大的政治发展空间;其次才是执政者可能给予网络政治有多少宽容的自由;最终才可能决定通过网络倒逼改革具有多大的实现性。这个逻辑关联的问题诉求其实直指中国当下政治环境和公共空间究竟给希望变革的人们赋予多大政治自由?
它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诉求:一是它取决于执政者对于网络开放究竟还有多大发展空间以及政治宽容度;二是如何看网络舆情表达的社会真实状态;三是执政党面对政治危机如何处理网络骚动情绪,如何处理由网络到现实提出改革紧逼状态;四是网民虽然并非完全代表民意,但是它们却代表着最希望激烈变革那部分人,他们可能才是未来中国社会主流与价值所在;网络倒逼改革恰好说明了这部分人是代表未来中国新兴的政治力量;五是执政党部分官员也开始重视网络问政,这种分化状态说明了部分清醒的执政者,开始对未来新兴网络民主思潮关注;六是政息于网络舆情,才可能做到政治清明,达到问题的最终解决;政息于网络,代表着政治敏锐社情民意达到了最好疏导,这才是社会长治久安基本方略。(2011年7月28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