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的一天
张晓伟
2011年7月7日,是我们全家人倍感紧张的一天。
因为在这一天,坚毅和倔强了一个甲子多时间的父亲因冠心病躺在了西京医院的病床上。而在此之前的7月5日,凤翔县医院医生会诊后建议父亲转院治疗;7月6日,西京医院的医生初步检查后告诉母亲,父亲可能要做心脏支架手术,并要求家属签字。
做手术对其他人来讲,或许是一个小手术。但对已动过一次大手术、被国家认定为三级伤残军人的父亲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具风险的大手术。
上午9时,主治医生在察看完B超和透视图后告诉我们,平面检查看问题不大,但仍需做心脏造影的深度检查来确诊,如需要将同步进行心脏支架手术,严重的话甚至要做心脏搭桥手术。
上午11时左右,父亲进了检查室。
我从来没有觉到时间这么长过。
11时40分左右,父亲走出了检查室。我们赶快迎了上去,当听父亲讲医生说“不需要做支架手术、做完其他人手术后将告知检查结果”的消息后,母亲、哥哥、嫂子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然而父亲却一点都不轻松,他的话把大家的心又揪了起来:“医生的话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病情轻,没有必要做手术;一个是已经过了做支架手术的时机,需要做搭桥手术”。
真是血浓于水。在往病房行进途中,二爸、小姑和我的媳妇、小妹都先后都打来电话询问结果。虽然大家都说着宽慰的话,但分明都透出了不安。
漫长的等待、焦虑……
下午3时40分左右,主治医生终于来了:“您的身体比想像的要好得多,不需要做手术,今后只需要药物治疗,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不能吃肥肉等……”够了,足够了,心中的“巨石”终于落地,心中的欣喜无以言表,我从来没有觉得医生这么可爱过,也从来没有觉得西安的夏天是如此的清爽过。在第一时间分头告诉其他家人和亲戚后,大家也都很高兴。
自己高兴的同时,对父母尤其是父亲的愧疚感也愈发浓烈。
——父亲身体不好,小时候相对于哥哥自己更加淘气,常引父亲责骂、甚至大打出手,让家里人特别是父亲闹心。
——哥哥学习一直优秀,而自己学习一直一般。为了让我学好习、为了找工作,家人可以说操碎了心。尤其是在中专毕业后找工作时,从不求人的父亲破天荒地给他的一位战友写信求助,并给我写信开导,可当时自己不理解、还闹情绪,埋怨父亲为什么不像他的战友那样“当官”,让家里人特别是父亲伤心。
——因父亲在外当兵,致使父母年轻时两地分居。和哥哥分别成家并有孩子后,父母一个在西安一个在凤翔,看孩子、做一些家务,使父母“老年时又两地分居”,让父母亲身心俱累。
——虽然记着“常回家看看”,但因工作的缘故特别是到宝鸡工作后,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多,节假日回家一起吃饭的时间不多,在一起交流的时候也不多,平时的问候更多的是让孩子打电话,让父母操心。
人生最大的幸事之一,就是“子欲孝而亲还在”。今年,父亲已经62岁,母亲也已61岁。我一定要珍惜上天的恩惠,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让父母尽可能快乐地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