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捧茅以升的背后是对质量的诉求
发稿名:周菊
杭州钱江三桥引桥塌了,距离它建成通车不过14年。但是与它同处于钱塘江上的钱塘江大桥,74年来任凭风吹浪打,岿然不动,被网民热捧为“桥坚强”。网友发帖问:茅以升修的这座桥,设计寿命50年,已经超期24年,就是不倒,连大修都没修过,这是神马道理?(据7月24日《新京报》)
茅以升所建钱塘江大桥,迄今已74年,设计寿命50年,已经超期24年,且从未大修过。钱塘江大桥是按照20公里的时速设计的,设计荷载铁路面轴重50吨、公路面15吨。目前在这座桥上,动车可以跑到时速120公里,40吨、甚至60吨重的汽车也在桥上跑。看到这一组数据,在为茅以升建设的钱塘江大桥感到钦佩的同时,也替那些“短命大桥”汗颜,同样都是人设计修建出来的,可是命运差别咋就这般大呢?
本月多地发生桥梁垮塌事故,虽然引发事故的因素各有不同,甚至是多种原因合力造成,但质量问题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上,公众也多将视点放在了桥梁本身的设计、建设质量之上。这就好比大树的根基,如果根基都不牢固,或是埋藏着种种隐患,那又怎能指望它会固若金汤呢?
茅老所修建的大桥,不仅超期服役,而且也超限、超载,却从未曾做过技术上的大修,甚至炸药放不对位置都炸不掉!如此的牢不可破,不能不让人竖起大拇指,这才是修建百年基业的态度。反观那些垮塌的“短命大桥”,动辄就将过错推给超载上,却不去检讨自身存在的缺陷,公众也只好将其与豆腐渣相提并论了。
二者形成的鲜明对比,让公众看到了大桥垮塌的真相,只有用心设计、建设、维护的大桥,才能确保长久的稳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茅以升修建的钱塘江大桥,就如同一个质量标杆,给包括桥梁在内的各种建筑,树立起一个典范,何谓“良心工程”,这个就是!至于建筑行业那些乱七八糟的奖项,则更如浮云般不可靠。
网友所热捧的“桥坚强”榜样,也并非只有钱塘江大桥一座,还有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哈尔滨松花江大桥等等,桥龄均在数十年以上。甚至还有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赵州桥,亦被网友列举出来,以此作为大桥质量的楷模。由此可见,设计修建稳固的桥梁亦有历史传统,古人在科技非常落后的时代,尚且能办到的事,今人缘何就做不好呢?
要问原因,无它,唯有“认真”二字!
2011.7.24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1/0724/02/79MPV4PQ00014A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