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安全:动车高铁事故沉思录7月23日20时50分,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D301次列车第1至4位脱线,D3115次列车第15、16位脱线,目前事故已经造成33人遇难,191人受伤。
这是继京沪高铁近日来因天气、设备等原因频频发生故障之后,最为严重的一起恶性事故。铁道部面对的,不再仅仅是尴尬与“磨合期”式的搪塞那样简单。初步证实,事故原因是D3115遭到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造成D301追尾,需要拷问的是,这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中国高速铁路为何在雷电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D3115动车遭雷击后失去动力 导致后车追尾
根据现场一手消息,事故原因是遭雷击后失去动力而自动停车,造成后车追尾。应该是动力或自控系统的问题。资料显示,前车D3115是川崎重工-南车四方生产的CRH2型,属于比较成熟的中国仿制型列车。
动车脱轨事故原因初探不应有的故障 后车D301未及反应 没有接到信号?
资料显示,后车D301是庞巴迪-南车四方的CRH1型,属于比较成熟的仿制型,不是中国自主创新的CRH380。前车在雷击后失去动力,后车居然没有接到信号或未来得及反应,据分析很可能信号系统在高速下失效。
致命安全:娇气的高速列车拷问 脆弱的电网 雷击易引发短路
“在高铁的整个系统中,接触网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接触网是高铁的牵引供电系统,从铁路上方架设的接触网上取得高压电流,从而获得持续充足的动力。柔性的接触网,最易受到外力的影响发生位移,在遭到雷击后发生短路时,列车断电停车可能性很大。 信号问题:发车频率密集 依赖于强大的信号系统
高铁有故障处理预案,全线建立了先进的检测系统,在行驶中随时检测前后方的轮轨情况,一旦接收到异常的信号,列车也会选择立即停车来检修故障。而这一切,又依赖于强大的信号系统。京沪高铁发车频率密集,同时会有多辆列车在线路上行驶,前车后车的最小间距不能低于6公里,否则就容易发生追尾。
人员培训 维护人员熟悉设备还需相当长时间
据内部员工介绍,京铁的维护机制基本上还是旧有的模式,按照路段来划分,而高铁上的几乎所有员工包括维护人员,都是从原来的普通铁路上转调,熟悉设备还需相当长的时间。“故障后机车存储的电力够两个小时供电,但这些车直接没电了,这应该是列车员处理不当造成。中国的高铁这些年发展很快,但都从技术、设备着手,人员培训上就差很远了。”专家对机车停电深感惊讶。
腐败阴影 铁路设备招标怪象丛生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