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录取作为潜规则的一只只鸽子
李华新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收到了盖有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公章的预录取通知书,本来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但是这个预录取通知书真是不保险。
这个事发生在安徽的无为县,无为中学的7名高分考生却无一被录取。怎么回事呢?记者调查发现,作为名校争夺生源的重要手段,“预录取”三个字已经成为一个"潜规则"。不过由于这种新型的招生手段因为不被教育主管部门承认,个中隐患也开始逐渐显露。(2011-07-21 16:56 来源:中国广播网)
其实,这样的一个预录取必须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必须是达到当地的录取分数线的,如果是达不到那么,所谓预录取不过是一句据空话,而这个所谓的“预录取”,那必须是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你需要达到当地的录取分数线,而如果怕是没有这样的一个必要条件,那么,作为学校也就会放弃你的预录取的资格的,因为预录取不是录取是无需承担什么任的。
因此这些没有被录取的学生、家长,以为自己的有了预录的这个条件,对于其他的支援就填报的很不负责任,而你现在没有达到录取线,因此南京大学自然不会录取你的。
关于南京大学的预录取,今年6月份,记者在合肥举行的高招咨询会上曾经采访过南京大学招生办的梁老师,他曾信誓旦旦的告诉记者,签了协议,就可以保证学生被录取。可是现在的这位老师是再也联系不上了,而且当初的信誓旦旦,也是无需承担什么责任的。
据了解,今年,南京大学在安徽招生的最低投档线是648分,这7名学生的成绩都在645分到647分之间。因为当时已经签订了预录取的协议,南京大学的招生老师也给了承诺,因此,这7个孩子在填报B、C、D志愿以及专业的时候,都是随手填的,如今,A志愿南京大学没有录取他们,不少孩子都被后面志愿的学校录取,不是学校不满意,就是专业和自己的想法差距太大。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安徽省的招生政策,考生只有达到高校在安徽的投档线,他的档案才能被投到该学校,然后大学才能在网上录取这名学生,而预录取是在志愿填报和投档线公布之前进行的,从招生程序和政策上来说,预录取的行为是不被教育部门承认的。
有律师说,既然是学校和学生签订了这样的一份协议,那就是表明是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的,但是现在的考试院的态度也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到不了录取线,那是无法投档的,因此学校也是无法在网上录取这名学生的,再说进一步已经三令五申地强调必须严格遵循由高到低的录取原则,因此所谓的即使是达到了上线的标准,那也是允许这样的点录。
可惜的是我们现在的学生也好家长也好,总是希望在这样的潜规则下得到自己的私下交易要达到的结果,也就是从心里是喜欢有这种潜规则的;而另外一方面,如果是任其这样的潜规则存在,那么,所谓的这样的潜规则鸽子,就会飞得很欢实,就会扰乱了真个的高考招录秩序。
现在那些信誓旦旦的“规则”虽然话音未消,犹在耳际,但是你无法追责,你只好仰望天空兴叹。因为那些潜规则的鸽子,无影无踪,早就在天际消失。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