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要杜绝“豪华病”,越寒酸越好


  在中国,特权遍布各个角落,“肥缺”横行无忌。有肥肉的地方,特权就会无孔不入,而一个好的政策要抵制特权的侵入,只有想方设法降低肥肉的厚度和含油量,这样才能减少特权侵占。

  

  骂茅于轼的人该闭嘴了,他当时说廉租房不能有私人厕所,应该取消经济适用房,被一批不懂经济学的网民骂翻了天,说他没人性,不同情穷人。现在深圳市龙岗区的政策证明了他的正确和网民的无知。

  近日有媒体披露,深圳龙岗区保障房建设按官员级别定制,大意如下:“政策性住房310套,按中限标准建设,即处级20套(110平方米/套)、科级133套(85平方米/套)、科员157套(75平方米/套)。”

  虽然,深圳市龙岗区建设局房屋管理科副科长李忠东出来澄清说,网民“理解有误”。“这些保障房不是为官员‘量身定做’,而是符合深圳市有关规定的‘政策房’。”,即为解决体制转换遗留问题,对符合条件的干部职工,可由政府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经济适用房,出售给这部分职工,“

  但是,在老百姓被房价压得喘不过气来,而一向享受各种福利和丰厚待遇的官员们,还可以享受政策性经济适用房,这“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经济适用房政策是不是早该取缔了呢?事实上,龙岗区被曝光只有自认倒霉,在全国各地,政府事业单位给员工建集资房的事例屡见不鲜,见怪不怪,也许遍查中国,几乎没有不这样做的单位。

  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反对茅于轼的取消经适房的言论呢?

  这类人大多凭直觉判断,经适房既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当然该坚持。就像廉租房不能有私人厕所一样,对穷人不能这么抠门。在这种舆论指导下,我们会看到中央和各地的新闻联播里,廉租房建得像三星级宾馆一样,价格便宜得离谱,而且周围的环境配套比一般的商品房都要好,住几年还可以买下来,简直是穷人版的天上人间,难怪很多老百姓羡慕嫉妒恨地说“希望天天住在新闻联播里”。

  实际上,经适房根本就不能存在,廉租房越寒酸越好,这不是歧视穷人,而是对穷人的一种保护。

  在中国,特权遍布各个角落,“肥缺”横行无忌。有肥肉的地方,特权就会无孔不入,而一个好的政策要抵制特权的侵入,只有想方设法降低肥肉的厚度和含油量,这样才能减少特权侵占。

  茅于轼提出经适房和廉租房的论调无疑是出于这样一种思维。经适房,只要可以转让和交易,那么再怎么限价、怎么摇号,都有可能通过种种特权落入官员手中,加以炒作谋利,2009年7月,武汉市连续出现了经济适用房“六连号”,武汉市市长阮成发也不得不公开批评:“住着200多平方米的‘豪宅’,居然还在申请经济适用房!可见,经济适用房弄虚作假的现象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经适房以极低的价格买入,然后很快就可以以涨幅百分之几十、甚至翻倍的价格卖出,有特权的人谁会放过这么好的发财机会,这样的发财机会轮得到穷人吗?有也像中彩票一样,撞大运罢了。

  再看看廉租房,如果房子又大又宽敞,小区绿树成荫,周围的学校、医疗、消费、交通等都便捷通畅,看似政府“一片丹心在玉壶”,但是这么便宜的价格,这么好的房屋给谁住呢?首先有权但是钱还不是太多的基层官员可能会打着自己的小九九,既然比自己买的商品房还好,何不趁机占点小小的便宜?自己不愿住也罢,安排收入一般的七大姑八大姨住进去,也算对得住亲戚朋友了。紧接着,收入一般、但很会钻空子的小白领、小蓝领也会动脑子,钻空子住进去,即使自己有房子又怎么样?房子不会拿来出租还按揭吗?至少可以减轻点生活压力嘛。等他们这两批人选了,剩下的那部分才会落到那些真正需要的下岗工人、农民工受伤。特别是部分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工,对那些申请条件和程序都是满脑子浆糊,结果也申请不到。一个好好的廉租房,最终也会成为权力阶层、钻空子小资们的欢乐天堂,别说没有,身边的朋友就有看着廉租房口水滴答,天天钻研申请条文,准备一试的。

  也许有人会问,照我这么一说,天下似乎没有可以执行好的政策了。

  非也,什么叫好政策?

  好政策不是怀着一颗良善之心的政策就叫好政策,如果真这么简单,历朝历代的皇家法令都是好政策,有哪一个皇帝的政策不是出自号称仁义的孔夫子儒家学说,结果呢?满口仁义道德传到基层都是满肚子男盗女娼。

  真正的好政策是能预想到各种坏情况出现,但最终依然能达成好结果的政策,简单点就是让人没空子可钻的政策,那才叫好政策。

  以廉租房为例,如果廉租房建得像大学里的宿舍,只提供起码的住宿,房间都很小,厕所和厨房都是公共的,周围的配套设施也是拥挤不堪,反正你恨不得一有钱马上买房搬离这个鬼地方,你看还有谁愿意占这个便宜。即使再便宜、免费送,估计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也不想占这便宜吧?就像大学宿舍,不是有很多稍微有点钱的学生娃儿,即使省吃俭用都想搬出去吗?如果廉租房够寒酸,这才能真正惠及最底层人的居住保障,也才能给他们以前进努力赚钱的动力。否则这些人住在里边永远不想搬了,其他穷的人住哪儿?周转的效率太低,政府真有这么大的财力和耐心给每个人提供这么好的房子吗?

  福利措施首先满足的就应该是最贫困一群人的需求,而如果做得太好,不仅会使财力紧张,将本该给所有穷人的普惠资源,只集中满足了小部分穷人的需求,而其余大部分穷人反而享受不到保障。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对于小康群体的歧视,促使他们要么伪装成穷人,从真正的穷人手中抢夺保障资源,要么产生对穷人的负激励,因为他们可以长期享受较高的保障资源,不愿意再主动努力,脱离国家给予的福利,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过早产生高福利病。

  在英国,曾经有一项政策为了帮助穷人坐火车,而出台了一项补助措施:铁路公司必须给穷人超便宜的火车票。铁路公司怎样才能防止有钱的人钻空子占便宜呢?找公司开证明?去征信系统查乘客信用?靠乘客自觉?很显然,这些都是费力不讨好的政策。

  铁路公司想出了一招,专门给穷人设几个车厢,座位都是铁皮凳、间距非常小,坐下来都伸不开腿,密密麻麻摆满了座位,走廊也很窄,而普通的车厢则是沙发,间距很大,还有服务员往来服务,但价格则贵了一倍。将穷富两种车厢的差距拉开,看似歧视穷人,却实实在在地保护了穷人,让真正的穷人享受到了便宜火车的保障,而有钱人却不会动脑筋去占这个令人受罪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