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辜的大多数


         准备敲下键盘,却不知道从何写起。晚上看电视,再现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尴尬时局。确实,中国人一直都是这么艰难地生活着。所以,最近个税起征点从原来的2000元提高到3500,老实巴交的百姓奔走号呼,庆幸不已。当然,政府首选提了3000,看见民意沸腾,然后,退一步至3500,皆大欢喜!

        我个人则暂时还没有对个税起征点的提高表示感冒,因为这还不至于加快我从无产变为有产的步伐。

        回到前面讲的中国人为何活得艰难,室友说是腐败和官僚资本制度。虽然我不知道资本主义是否是好的,但是最近的红歌却唱得令人后怕,而那些唱歌人的神态,也让人觉得无比的遥远和陌生。

        有人在《金融时报》上著文称,老百姓对执政党知之甚少。说得对,也说得不对。即便是知道了,也是两条线上。总的来说,小老百姓在市井中争个你死我活,因为空间太小了,大家彼此更加冷漠。

        出来工作,发现媒体所知道的一些是很有限的。但是,这种探索是不能质疑的,尽管有时还显得偏颇和稚嫩。要是没有起码的中间人和监督者,那现实会更可怕。所以,我们不要去随意地鄙视谁更无知,也不要不进油盐,将一些东西一棍子打死。好比,学院派有时是无知的,但是也是伟大和深刻的,务实派是现实的,但也是善变和妥协的。其实,各自不过是分工不一样罢了,都只是挣个生活,那些良心犹存的人顺便也期盼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

        但是,我们的媒体是不是客观公正了?一方面,人都不是全能的,知识的局限导致我们不能全面看待问题,而不是故意的;其次,我们是不是有时候自己掉入了设好的圈套?

        因此,我们也需要自省。究竟是做点娱乐的,还是做点严肃的,理性的,而且以建设性为目标的。但是,媒体也是两难的,因为她总是试图去取悦她的读者,这会让她迷失自己。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那些不媚俗的东西。

        社会也是如此,总是在摸索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