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华:“达芬奇事件”带给我们更多的应该是思考
知道达芬奇是我上小学的时候,今天再次被大家提起,恐怕这位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怎么也不会想到竟然是在中国,竟然是和家具联系在一起。
很不愿意写下本文,但翻来覆去,还是想发表一下个人看法,是非曲直,大家自鉴。
“达芬奇事件”,牵扯到了消费者、企业、媒体和其他职能部门,但更多的是我们消费者。每次受伤的总是消费者,而每次总受伤。部分商家是“聪明”的群体,可以肆无忌惮地造假、作虚,甚至不惜手段,追求利润,这是值得唾弃的。看到达芬奇企业领导的眼泪,似乎是一个企业家的悲情诉求。从创业到守业,相信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都有过自己的一段艰辛历程,走过来了,成功了,成功的背后,很多企业却倒下了。为什么呢?
让我们先来问责消费者。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崇洋媚外”这个词,当我们的清政府解除“闭关锁国”政策后,相信很多朋友都听到了“洋”什么的商品,甚至我们一直称呼外国人也是“洋人”。受到科学技术的制约,国外在很多地方优于我们,于是,我们认为国外的洋品牌都是好东西。然而,当大家发现“加州牛肉面”在加州并没有这种面时,我们明白了,看看我们穿的衣服,“假洋品牌在服装行业是普遍现象,在一个商场里,真正的外国品牌超不过15%”,一位服装行业业内人士称。
不知道为什么,我又想到了抢盐事件。也许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盐在世界的存储量,而且很多属于内陆盐场,与海水无关。但为什么我们掀起抢盐风潮,是无知?还是盲从?是知识水平低?还是缺乏独立思想?不说了,大家可以自鉴。
下来我们再来问责有的部门。在中国要想创业,实在很难。作为一个创业者,深有体会。创业之初,面对困境,伸出援手的只有亲人,朋友,其它的几乎没有。就是这样,一点点开始创业,我们的职能部门开始监管,初期还是比较宽松。但企业不断壮大,很多监管就有点力不从心,甚至有的监管就形同虚设。这就给一些企业和个人留下了可乘之机。也正是这样,很多个人和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加上法律或者法规的不健全,惩罚力度不大,使很多人铤而走险。加强监管,建立有效的惩罚机制,是防止很多企业走向坑蒙拐骗的核心。
再看媒体。企业的不法行为,或者严重伤害消费者的行为,往往是职能部门会及时发现并惩处,但现在媒体却成了很强劲的力量,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往往受害者都先想到媒体,为什么呢?媒体制造舆论的作用,无可厚非,但很多媒体均是处于跟风状态,往往“一棒子打死”,可能这家媒体对企业并不了解,甚至了解更少。有的媒体成了社会利益的杠杆,缺失了媒体人的职业道德。那么,我们的媒体是不是更应负责一点,理智一点呢。
最后,我们责问当事者。社会总是由各个不同职能的部门组成,企业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作为企业,承载者企业责任和企业价值。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更应该具有多方面良好的素质。周围环境怎么样,企业自身首先应该自律,正确地承载自己的企业责任。这是企业最基本的,那么,我们的企业家和企业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也许不只是“达芬奇事件”这么简单,比如食品行业的丑闻不断爆出,那么,其它行业呢?每一家企业,每一名企业家,是否敢于透明面对消费者,是否可以对消费者负起全责,这些问题,值得我们中国企业家反思。
写到这里,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多行不义必自毙”。“达芬奇事件”浮出水面,也为更多各行各业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出事了,结果不管怎样,首先要明白“伤不起”消费者。
写本文没有什么特殊意思,仅是个人观点。也希望我们都能从自身做起,从每个行业,每个部门做起,共同维护我们良好的市场秩序,树立良好的企业诚信意识,中国经济,才能站在世界舞台上,长成参天大树。
(作者为北京易云智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