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高铁的建设及试运行期间,官方曾欣喜若狂地宣称其获得的多项世界第一。然而,仅仅正式运行了不长的时间,这条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交通大动脉就不争气地给我们的官方接连添堵,连续三天发生了三起事故,导致列车严重晚点或停运,高铁变成了慢铁、死铁。对此现象,舆论的确没客气,各种质询、责问、抨击不断地见诸报端和网页。
对于这个现象,我有遗憾和欣喜的两种感觉。说是遗憾,自然是理由充分啊。花了那么多纳税人的钱,搞成的高铁却好看不好用,速度似乎很快,但价格也是普通人难以承受的。为了让更多的人选择高铁出行,在高铁运行之初就选择了降速和降价。但公众似乎并不买账,好不容易拿到了世界第一,但老百姓却无缘享受,难道高速仅仅是满足官员们好大喜功的特殊嗜好吗?更令公众大跌眼镜的是,官方尽管信誓旦旦地宣传高铁的绝对安全,但运行之初就事故连连,公众出行最基本的准时正点的要求都做不到,这样的奇迹能不令人遗憾吗?这样的状况,实在是威名远扬的中国高铁莫大的耻辱啊。
其实,更深入一点地说,这个耻辱其实是属于我们目前这个尚需深化改革的体制的。多少年来,我们的各级官员都将“为*争辉、为*添彩”作为一切工作之首要,在这样冠冕堂皇的背后,实际是为个人的前途和利益赚取资本。于是,好大喜功就成为各级官员们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在这样的价值观支配下,“高铁受辱”的现象频出,自然就不足为奇了呀。因此,不从体制这个祸根上动大手术,“高铁受辱”的现象就必然永远无法根除。在这个意义上,中国高铁此次“吃苍蝇”,如果能够唤醒领导们推进体制改革的意识,那也许还是值得的呢。
说到欣喜,当然不是因高铁出事而幸灾乐祸,而是看到在这个事件中媒体仗义执言的积极表现使然。很多年来,我们的各路媒体早已习惯了歌功颂德、鹦鹉学舌的太监作为,很不为牢骚中的百姓们所待见。然而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媒体表现的确可圈可点,让我有了肃然起敬的冲动。不仅是高铁接连出事遭遇了媒体的质问不断、口诛笔伐,还有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物流链条的断裂与失衡、资金流运行的反常现象、造假事件的揭露等。以央视挂帅的各路媒体,的确一展英雄本色,他们在经济领域大胆揭露,披漏了许多的政策漏洞、体制瑕疵。
尽管他们奉行的原则是就事论事,绝不追根溯源,去碰大家都心照不宣的“高压线”,但还是体现出了媒体及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媒体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显得很无能,呈现出完全在媒体的舆论压力下亦步亦趋的状态。这些经济大员们似乎连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常识都严重匮乏,完全是在媒体的督促下被动地履行着责任。尽管政府部门的无能和弱智令人无语,但在这个过程中,媒体表现出的职业道德及针砭时弊的活力,还是让人眼前一亮啊。无疑,这是个好的开始,即便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内,也同样不可低估其社会的进步价值。况且,经济和政治本来就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迟早会对我们整个社会进步产生更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点应该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