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消费是“头痛医头”,还是忽悠?


     韩保江、窦勇两先生的文章《中国经济面临严峻考验 积极消费就是爱国》中说:“消费就是爱国”。韩、窦两先生在文章里还告诉我们:“爱国不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行动。”在当前,“积极消费就是爱国。” 国家制定了许多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但这些政策能不能取得成效,关键还要看老百姓是否愿意消费。”我还在极力搞懂韩、窦两位文章的精髓,刚被“雷”晕,没想到,北京市一个政协委员李哲跑出来建议:“发动一场爱国消费、扩内需、救中国的运动”,用爱心和民族精神鼓励进行消费。“具体做法是让每个人、每个单位把我们一年的收入都进行消费。如果政府允许这么做的话,我愿意拿出我的精力和我的财力去推动这个事情。”我不禁由“雷”态进入“囧”境!

  为应对这场涉及全球金融危机,专家、学者、委员等等都忙得如忘乎所以呀,现在国家有难,消费=爱国,我们怎么能视而不见呢?

  但大家知道,消费必须有最基本的前提,那就是钱,没有钱,你拿什么去消费呀?快过年了,我也想去超市里多办些年货回来,不光自己享受,就算亲戚朋友们来家拜年,把那实实在在的糕点水果拿出来,招待他们那多好呀!但是,我无论如何也没有胆量把自己一年的收入都消费掉呀!想问一声朋友,您敢么?

  按李委员的说话,做个爱国者还挺容易呢,只要你积极消费了就是爱国么。应该还可以说大消费大爱国,小消费小爱国。话说回来,单说我自己,我一年挣了多少钱,心里明镜似的清楚着呢!不就那么些非常阳光着的工资么,我把这刚刚阳光一年的工资全消费了?买房子借款谁还?孩子学兴趣谁给钱?难道吃光喝光身体健康?叫借我钱的人骂我“败家子”不成?

  再说说占人口9亿的农民们吧,消费对他们来说谈何容易啊?孩子上学,老人治病,吃,穿,住,行,都需要钱。钱啊钱啊钱啊!他们没有阳光下的工资,靠血汗挣得的一点钱,敢花光、消费光吗?消费光他们敢生病么?他们养老怎么办?许多怎么办摆在他们面前,请问李委员,怎么敢把一年的收入消费掉?古人都知道“人无近虑,必有远忧”的道理。老百姓钱太少太少了,看来他们爱国也不容易啊!再者说,目前在我国,有能力大把花钱消费的都是些什么人呢?恐怕不说也罢了,他们不仅敢大把大把花银子,不少人还想着怎么去国外消费呢!如果爱国消费能说得通的话,那么,这些到国外大把花银子的人,那不应该是“爱世界消费”了么?可笑至极!韩、窦两先生和李委员,你们是嫌我们这个社会二元分裂得还不够厉害么?还想制造一根道德大棒,剥夺掉穷人们的爱国权利,把他们打入道德困境?

  如果韩、窦两先生和李委员们,想真心以爱国消费的法子来救中国金融危机,那无异于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消费来扩大内需我觉得没有错,但把爱国与消费划个等号简直是八杆子打不着嘛?可一个是把文章发表在中国最高权威的《瞭望》杂志上,一个是在“扩大内需、促增长,推动首都经济发展”专题座谈会,硬是把爱国与消费划上了等号,看来不能说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应该是什么呢?或者在春节的时候,各大卖场都挂起“爱国消费”之类的条幅,难道不成了一场彻头彻尾对上对下的忽悠么?

  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拜金时代,爱国也与消费很好的结合起来了,爱国多么神圣的字眼,它一代一代教育和激励着后人,但现在不敢想了,因为我知道,如果我用消费爱国的理念来向晚辈们诠释爱国,他们会伸手道:拿钱来!(成文于200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