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云楼带给我的启迪


瑞云楼带给我的启迪

喻建国

我们的旅游大巴到达余姚市已经是下午三点钟了,在市区中行车,街道和街道两旁现在和上海也没什么区别了,车在阳明西路上行驶一会儿,就到了王阳明故居。从位置上来讲,故居位于余姚城区龙泉山北麓、武胜门西侧,即余姚寿山堂。现存王阳明故居并非明代故居,而是在桥梁专家叶樊所建寿山堂的基础上进行重修的。明朝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就诞生于故居内的瑞云楼,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故居规模宏大,格局完整。王阳明故居被确定为浙江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王阳明(1472--1528),生于余姚瑞云楼。原名云,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人称阳明先生。他是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著有《阳明全书》。他创立“心学”,提出“致良知”学说,在世界哲学史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38卷。史称其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现在的故居瑞云楼建于乾隆年间被焚毁的瑞云楼遗址上,1996年,余姚市政府拨款在火烧场遗址上借用别处拆迁的明代建筑材料,仍按明代风格,参照故文献《瑞云楼记》所述原样在原址修建。楼下现布置有《王阳明史迹陈列》,展示了王阳明生平所至的各地遗迹图片先生留下的诗文名篇及部分实物资料,系统介绍了王阳明一生的业绩和成就,诠释了阳明学说对日本等海外诸国的深远影响。楼上辟为王阳明及其家人居室的复原性陈列。

在故居的园中,现矗立着一座阳明先生的铜像,高近3米,神采昂扬,气度非凡,我为他拍下了一张照片。可是,回家以后在寻找资料时偶然间竟发现这样一张照片:阳明先生的铜像竟然被许多商业氛围簇拥着,而且底座也不是近日看到的底座,那个底座已被人为地破坏过,很可能是企图偷盗铜像的前奏。总算文物保护单位重视,也靠着关心文物的群众的关注,丑事总算没有构成。

阳明先生常对弟子们说: “吾此意思有能直下承当,只此修为,直造圣域。参之经典,无不吻合,不必求之多闻多识之中也。”“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的确在人的道德修养中,在于知之而为之,在于人的高社会适应中,人如能够在现实世界的行事中,经常以高道德层次主持,经常做到高社会适应,你必将发现你的作为处处和经典吻合。学不在多,而在为。为却不能居傲,居傲就是人生大病,傲可真能毁掉人的一生哦。志气在何处,在于要好好学习,好好研究。好学的行为在古今中外的社会中总是合法的高尚的有利于人类持续发展和进步的行为,好学更是现今社会普遍推崇的行为,好学者往往会受到社会的赞许,受到个体生活所在群体的鼓励和褒奖,好学者也会在这些赞许、鼓励和褒奖中感受快乐和幸福。好学带给个体的幸福感不仅有第一波,还有第二波,甚至第N波。好学可真是立志之事啊!